我们学校对于新招的tenure track教授,一般是给一个三年的合同,在三年到期之前,要组织一次评估,以便决定是否再续三年的合同。这名教授需要在两个三年合同共六年的期限内,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拿到tenure。否则,他就得卷铺盖走人了。估计大多数美国的学校都是这样的。只有极端的名校,如哈佛耶鲁这样的,才是例外。
我刚刚经历的,是对一名同事的第一个三年合同的评估。说是对三年合同的评估,其实我们评估的期限只有一年半。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政策规定,必须在人家第一个三年合同期满一年之前,就告诉人家是不是会给他续合同,以便万一要赶人家走,人家也有充分的时间找下家。所以,我们学校的规定是,申请第二个三年合同的tenure track教授,应该在第四个学期提出申请,并由专门组成的评估委员会(ad hoc review committee)就他的资格进行评审,并把评审意见(推荐还是反对)上报学院院长,院长参考评估委员会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上报学校的常务副校长,这个常务副校长最后拍板定案。注意,不论是评估委员会还是院长,都只有推荐的权力,没有最后拍板的权力。当然,一般而言,如果评估委员会说NO的话,这个教授基本上就得走人了。不过,也有过例外,这里不表。
评估委员会是这样组成的:被评估的教授可以指定一个同事做他的评估人,一般而言,他当然会指定自己感觉不错的人的。第二个人选,来自被评估的教授所在的系,一般是系里开会决定谁做这个人选。然后,已经确定的两位成员通过协商,指定第三个人选,这个第三人选必须来自本系之外,并且担任这个评估委员会的主席。学校规定,担任评估委员会的成员,必须是已经拿到tenure的或者是拿到第二个三年合同的faculty member。一般而言,大家会选择已经tenure的人做评估成员。这次我刚刚经历的评估,我是第三人选,也就是评估委员会的主席。其他两位都是已经tenure的正教授。
评估不能乱来,是要有依据的。我们的依据,就是学校的所谓综合评估系统(CFES--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被评估人需要按照这个评估系统的要求来提交自己的材料。我们收到的材料包括:1.一封开门信(cover letter);2. 一个综合总结 (a comprehensive statement);3.历年的职务考评,包括自己年年上交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的计划,年终总结和学院院长的评估报告;4.所有的教学评价,也就是每个学期学生的打分和评语;5. 一份完整的简历(CV);6.用来支持自己的申请附件材料,比如课程大纲,论文复印件等。
评估系统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研究,和服务(包括校内服务和社区服务)。申请人需要在自己的申请里给上述三个方面分配一个百分比。我们所在的工商和行政管理学院教学任务很重,学校要求教学部分的百分比不能低于50%。同时,因为我们是专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服务部分的百分比不能低于15%。这样研究部分大致占到25%-35%的比例。
我们评估的过程是这样的。每一个委员会成员在各自阅读了申请人的材料之后,写出一份评估意见,一般一页到两页长。一般这个过程是独立完成的。在大家的评估意见都写成后,评估委员会开会,讨论这些评估意见,然后再由委员会主席起草一份给学院院长的推荐报告。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不过,有三份意见书垫底,起草过程并不算困难。起草完毕后,我把草稿发给另外两人,他们做了一点小的改动后,我们就签字上交了。
这次被评估的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不错,但在服务方面显得有些欠缺。他的教学任务完成得不错,总共教过三门课,教学效果一直在改进之中。学生评价也还可以,学生给他教学的打分大致跟学院的平均分相当。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这个结果算是不错的。在研究方面,他在一年半的功夫里,发表了两个book chapters,还有6篇会议论文,外加两篇论文正在两个刊物的评审中。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科学领域而言,这个成绩算是不错的,至少比我当年申请第二个三年合同的时候要强。他的服务方面稍弱,是因为他只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委员会(本科专业评估委员会),在我们学院还没有做过什么专门委员会(比如faculty search committee)成员。另外,他在社区服务方面,没有提供什么有力的证据。总体来看,这个是不错的,很有潜力的同事,我们评估的结果,是一致同意建议学校给他续聘合同。
在给学院院长的意见书里面,我们详细陈述了这名教授的资历,他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的成绩,以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最后形成的意见书有3页半,将近1500字。整个评估过程,如果从被评估人提交材料算起,不到一个礼拜。
参加评估委员会费时费力,完全是自愿的,而且没有报酬。当然,也不是完全白做。等我到年底述职的时候,这次评估活动是要计入我的“服务”一项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426846.html
上一篇:
有话好好说: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 下一篇:
我的清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