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m66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m669

博文

给学生增加动力,也给学生减缓压力

已有 2389 次阅读 2012-4-13 22:1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在十月份的第一次月考中,成绩均不理想。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虽然成绩与重点班相差甚远,但是,两个班的平均分提高率分别为19.36%18.80%,在年级名列第一和第二,其它几个班的分别为15.79%10.37%8.71%6.44%-1.67%-3.22%-3.64%。学生进步如此大,很令我惊喜。反思一个月来的教学过程,有两点体会很深,就是既给学生增加力,也给学生减缓压力。

根据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学生们总是在试图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寻找理由,寻找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方面的原因。如果归因的维度和因素不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心理及行为效应也不同。下面是从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三个维度上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效应:

          内外维度                             稳定性维度

控制点

外因

内因

     

控制点

不稳定因素

稳定因素

成功

侥幸

自豪

成功

侥幸

自豪

失败

生气

羞愧

失败

生气

绝望



                              控制性维度

控制点

不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成功

不会产生多大动力

积极争取成功

失败

绝望

继续努力



    中学生理想的归因模式是按下列主次顺序排列的:努力,方法,能力,教师讲课水平,家庭环境,任务难度和运气。了解了这些理论后,我把这些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学习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树立自信心,增加学习动力。

例如,月考成绩出来后,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学生都撅着嘴,低着头。我对他们说:“进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目的是摸底,摸自己的底,也摸别人的底,看看自己在班上,在年级排在什么位置。这次分数不高,不怨你们,只怨老师讲得不到位(学生说不怨老师,怨我们没有学好),老师可以改进方法,我们再努力,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成绩总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总的发展趋势是进步的就好。所以,这次考试结果不必很在乎,考了多少分老师都不会批评的,即使是0分老师也不批评。”结果,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学习倍加努力,效果非常好。

有一个学生Y分数较低,下课后,她伤心地哭了,我耐心地开导她,分数代表不了实际水平,比如说,一个选择题考查三个知识点,如果会两个,第三个不会,5分却得不到1分,你能说你什么都不会吗?要学会分析,找到自己的优势,给自己鼓劲。结果,Y同学的期中考试成绩几乎翻两番。

另外,情绪的效用既有增力性作用,也有减力性作用。很早以来就有耶克斯-道得生定律,其要旨在于说明激奋水平与作业效率的关系。即后者先随前者的升高而升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前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来说,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实验证明,当被试心理紧张和着急时,激奋水平偏高,作业效率偏低。因此,确实有学生是因为情绪紧张而在考试时发挥失常。

为了减少这种失误,期中考试前,我告诉学生,不必再作难题了,只要把课本上的,优化方案上的讲过的,做过的题再复习一遍就行。这些知识就像小鸟一样曾经飞到了你的手中,你一定要复习巩固抓牢它,否则,你没有抓紧,把知识或方法忘记了,考试时想不起来,就像小鸟飞跑了一样,你手里还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考试就是检测一下我们学习得怎么样,必然都是见过的知识,不值得你们害怕。大家只要静下心来,关心知识的获得,掌握了知识,分数随着知识就来了。

因此,当我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于老师的讲课方法,而且可以改进时,学生都认为他们自己还可以更加努力,无形中给了学生动力。当期中考试前,学生唯恐题太难,情绪紧张时,我用一个比喻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巩固知识上,这样就能愉快有效地复习,减轻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200-558981.html

上一篇:攀登科学唱主角
下一篇:幸福地教书育人
收藏 IP: 222.55.171.*|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