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研究鳜鱼的博士们(旧作)

已有 4884 次阅读 2012-10-23 19:07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士

(这是本博主一篇旧作,写于1993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报》1994年1月7日4版。)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名句。鳜鱼是我国名贵淡水鱼类之一,因其肉质鲜嫩味美而深受人们欢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几位年轻的博士正以鳜鱼为对象进行着科学研究。

        1966年出生的刘焕章,今年5月底刚在水生所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运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和现代生物学理论,对鳜类的系统发育和动物地理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鳜类仅分布于东亚,物种分化亦较多,这对研究东亚淡水鱼类的起源和东亚的古地理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水生所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丰富的馆藏鳜类标本为小刘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外同行赠送了生活在日本和韩国的鳜类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为研究工作提供了采自山西武乡上新世地层的鳜类化石标本。目前,小刘已根据系统发育的结果将鳜类分成2个属,并对2个属13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他还根据研究结果对东亚的古地理变化做出这样的推测:台湾和大陆较早产生隔离,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为地球在演化时会给生物留下烙印。

        与小刘的基础研究项目相比,31岁的聂品博士所研究的项目更具有应用价值。他在英国获博士学位后于1990年回到水生所,专攻鱼病学,现正计划开展对鳜鱼的一种寄生虫的病原生物学、种群生态及病害防治进行攻关。这种寄生虫对于鳜鱼的养殖生产,特别是苗种的培育存在着潜在性威胁。现在该项目已获得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4.8万元的经费资助。“晨光计划”是武汉市于1993年开始实施的,它将在5年内提供500万元经费,培养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终身以鲜活鱼虾为食,这就限制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今年28岁的梁旭方4年前在水生所攻读博士学位时就瞄准了这个难题,他系统研究了鳜鱼的视觉和侧线在捕食中的作用,发现鳜鱼捕食是在窥视一段时间后突发攻击,而其视觉和侧线又只对运动的物体才有反应,这使得人们投喂的饲料死鱼不为所食,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小梁终于设计出鳜鱼可捕食的人工饲料。现在,鳜鱼对人工饲料的捕食率已达80%,死饵料鱼喂养鳜鱼也获得成功。今年,小梁调离水生所,来到水库渔业研究所工作,他有关鳜鱼人工饲料的研究项目也获得了“晨光计划”的资助,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鳜鱼对人工饲料的摄食率并降低其成本的研究。5万元的资助,2年时间,小梁却自己给自己加码——力争1年完成。

        博士们正年轻,任重而道远。

 

        本博主附言:刘焕章的博士论文是《鳜类的骨骼解剖及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导师是刘建康院士、陈宜瑜院士;梁旭方的博士论文是《鳜鱼猎物识别的感觉生理研究》,导师是刘建康院士。近20年过去了,博士们已不年轻。刘焕章、聂品现在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旭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625461.html

上一篇:不要在赤水河干流修建水电工程(旧作)
下一篇:桃花流水鳜鱼肥
收藏 IP: 111.172.56.*| 热度|

3 赵斌 韩玉芬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1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