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zhang

博文

产学结合

已有 4126 次阅读 2013-6-8 14: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学” 是指应用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并不包括一些“基础的基础”研究,例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宇宙探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理论基础研究; "产“是指生产实际,特别是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产学结合是指科研必须和应用相结合,科研结果必须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没有产学结合,科学研究就是闭门造车,无的放矢,多数也就是垃圾研究;没有产学结合,企业产品就得不到快速创新,得不到快速更新换代。产学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但是,产学结合得不到大范围推广,产学结合不受高校和国家科研所科研人员的欢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说四个原因:

(1)大学和科研所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机制偏重于论文发表。以发表文章为目的的研究,无论研究做得好坏,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能“编故事”发表文章。 做一个工业应用的实际产品(包括制备工艺),需要解决许许多多的大小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才能解决,但结果没有太大的理论意义,根本写不成文章。有些工艺开发,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最后,开发可能失败了,或市场上不需要这个产品了。对那些做了“失败”的产品开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单位业绩考核时应该怎样对待或者肯定?这需要政府/科研单位设立有关的政策;

(2)政府基金对工业实际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要加大,特别要支持以企业牵头的产品开发项目(企业同时也应向该项目注入一定比例的投资)。

(3)解决好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关系,见研究机构怎样才能和企业(公司)成功合作开发新产品

(4)科研人员必须挑战自己:多数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比写文章困难得多,风险也大得多。实际产品(包括制备工艺)开发是“硬家伙”,难以掺半点虚假;科技论文是“软家伙”,是“编故事”,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如果习惯了“编故事发表文章”的工作程序,并且缺少创造开发实用产品的经验,将对产品开发有所畏惧,不敢接受这个挑战。科研人员如何才能接受这个挑战?讲讲出国的博士找工作的故事吧。博士在国外找专业工作很不容易,特别是博士学位是在中国获得的“土博士”。 对多数博士来说,最理想的工作是高校和科研所---铁饭碗,其次才是进公司作研发,更多是找其他非专业工作或则“海归”。所以,博士到公司做研发工作,并不是他们的首选,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博士一旦进了公司,都需要独挡一面,最主要的是开发新产品。要成功开发一个产品,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和各层次的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在企业搞研发,基本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自己的饭碗也许就摔烂了。所以,压力可想而知。但经过一段时期的“煎熬”后,一般都能取得成功。这时,就有了成就感,就感到了自己还是”有用之才“。所以,海外博士在企业成功地开发产品,能在一个公司立住脚,基本上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在高校和科研所工作的教授和研究员们,有这种压力吗 ?另外,听说现在博士毕业后在国内也难以在高校和科研所找到工作了,那么,这些博士是否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呢?所以,要想让科研人员接受产学结合,必须先置其于死地,而后才能使其再生也!

总结:产学结合个好机制。要实现产学结合,科研单位必须建立有利于产学结合的业绩评估制度,国家基金应倾斜于应用产品开发,科研人员要有挑战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最后,说明一点,发表本文的目的只是交流观点;如果惹了某些人不高兴,拍砖时,请手下留情。 谢谢!

相关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1361-6901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1361-6863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1361-695923.html

上一篇:研究机构怎样才能和企业(公司)成功合作开发新产品
下一篇:新西兰学车记 (新西兰生活记之二 )
收藏 IP: 203.167.210.*| 热度|

4 张士宏 梁洪泽 孙友甫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