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x 学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做教学管理,好高务远。

博文

断控成藏与震控成藏

已有 2935 次阅读 2015-8-25 21:51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内外有许多油气藏的空间配置和断层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油气成藏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由此,产生了油气成藏的了断控模式,或称为断控成藏。在断控成藏模式中,断层的作用主要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断层既是油气运移成藏的通道,同时也是油气散失的通道。我们在论证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时,采取了按需阐释的态度。如果现在有油气藏,就说断层是油气成藏的运移通道;如果没有油气聚集,就说是断层导致了油气散失。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可能都存在。问题是,什么情况下断层的作用是建设性的?什么情况下其作用又是破坏性的?

汶川地震在在龙门山形成了大规模的同震破裂,在同震破裂带附近形成了许多羽状小破裂。这表明,大地震会形成岩层的大规模破裂。据此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观测到的许多断层,是在历史地震中形成的,断层是地震的物质记录。

地震导致的岩层破裂(实际上是岩层破裂产生了地震),会破坏油气藏,会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会成为油气赋存的空间。这些效应,都会影响到油气的成藏。汶川地震后,在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观测到了地下水位的变化。表明大地震会引起很大范围内的地下流体异常迁移,自然也会引起地下油气的异常运移,对油气成藏产生影响。

汶川地震后,在距震中一百多公里的川中新出现了天然气气苗,证明汶川地震确引起了很大范围内的油气藏的破坏。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前陆盆地同线地震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前陆盆地地腹形成了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动,这对油气成藏,自然会有重要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实际上可能是地震的作用。即所谓的断控成藏实际上可能是震控成藏。

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下流体和构造效应的分析,认为大地震对极震区和近震区的油气运移与散聚具有控制性影响,因此,确实存在地震诱导的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机制,我们其称为震控成藏或油气成藏的震控论。地震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存在多重机制,目前可以鉴别的有三类六型。三类分别为:I:同震破裂(包括成震破裂和地震波诱发的微破裂);II:地震波动压;III:孕震地应力;其中前两类属于直接作用,第三类属于相关作用。六型包括:I1:同震破裂成为油气二次运移通道; I2:同震破裂对深部岩石孔隙流体的泵式抽吸与输运(即地震泵的作用机制); II1: 地震冲击波在近至中震区激活地腹断层或形成微裂缝,形成流体快速运移通道; II2地震波动压对岩石孔隙流体渗流的助推作用; III1:孕震动压差增强渗透性;III2:增强的地应力的排液作用。

区域地震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类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油气成藏类型与区域地震活动性存在相关性。依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可将油气成藏类型划分为三类:I:稳定地台区近源低丰度聚集岩性油气藏;II:平缓褶皱区孕震应力驱动高丰度聚集背斜油气藏;Ⅲ:地震活动带震控二次运移深生浅储成藏。

运用震控成藏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四川龙门山-龙门山前陆盆地系统的油气成藏特征:龙门山地震在龙门山导致油气逸散,在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深生浅储的气藏。

在地质历史上,大地震不是稀有事件,发生的频度很高。据推断,龙门上自开始隆升以来,大约发生过6千至1万次类似于汶川地震这样的强震。因此,地震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前陆盆地是重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绝大多数前陆盆地毗邻冲断带,而冲断带基本上都是强震多发的构造活跃带。因此,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会更多的受到地震活动的影响。

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实质上是天然地震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天然地震控制的油气成藏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曹俊兴、刘树根、何晓燕.2014. 震控成藏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9-915967.html

上一篇:从汶川地震看地震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下一篇:股市与赌场
收藏 IP: 171.212.141.*|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