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的西北行,莫高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景点,据说现在因为景区控制人数,许多人到了敦煌因为等不到门票,往往要在那里耗上好多天。不过我其实对参观莫高窟并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一是知道现在那里仅开放有限的几个洞窟,二是以前参观过敦煌研究院到杭州来举办的“敦煌艺术展”,那个展览中展出了敦煌莫高窟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8个复原洞窟,当时我们跟着一个为美院的老师做介绍的敦煌研究院的老师听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去实地无非是看个原汁原味。不过整个参观过程倒是对莫高窟现在为了平衡旅游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所作的种种努力和举措叫了几个好。
首先对参观的人数进行控制,旅行社的团队也是定好时间的,以避免某些时段的拥挤。另外安排了数字展示中心的电影等活动,以分流参观的人群,在景区则每个解说员带二十人左右的人参观解说,为避免干扰都用耳机来听介绍,没有别的景区几个导游在解说的时候那种乱糟糟的局面,使得整个参观都比较有次序。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解说员的讲解,据说这些解说员都是敦煌研究院的人员,自己都从事敦煌方面的研究,听的时候感觉果然如此,他们对那些壁画和塑像无疑是有自己的看法,不同解说员介绍的重点都有点不同,经常会说出自己的观点,与那些导游只是机械地解说和讲故事有很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带我们的解说员对那些清朝重塑的塑像经常会用一种不屑的语气在解说后补充一句:这些塑像艺术价值不高,是清朝重塑的,并点出那些他看不上眼的地方,诸如表情的死板、服饰线条等方面缺陷,而看到唐朝的那些塑像,则由衷地赞叹,告诉各种细节说明那些壁画和塑像的艺术性,这些细节他要是不说,我们一般在看的时候是肯定不会去注意的。比如讲唐朝喜欢女性丰满,他就通过塑像告诉当时人们的审美,丰满并不是肥胖等等。据我们的导游说,这次带我们的解说员是他听到讲得最好的一个,看来自己运气还是不错的。
其实对莫高窟最让我感到揪心的是藏经洞文物的散失,此事以前就已经知道,这次听解说员又介绍了一遍,藏经洞刚发现的时候藏有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那些文书除汉文之外,还有藏文、梵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内容除佛经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信札等,不少是孤本和绝本。但这些文物却大多数都散落到国外,保存在国内的只有8千多件,实在是痛心。而中国的文物如此命运也绝不仅仅是莫高窟一个地方,当我们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才发现最精华的部分都已经没有了,可叹现在对敦煌文献的研究,许多资料要到国外去搜集查找。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这次参观看,目前的保护工作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莫高窟的石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没几张照片,也仅照了点外面的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