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从复旦“抄袭门”看创新的问题 精选

已有 20503 次阅读 2015-6-5 16:1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创新, 复旦, 抄袭门

      因为写了篇《复旦“抄袭门”真的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当吗?》,许多人在我的博文后评论甚至争论,也有不少复旦的校友,抱着不同的心情发表了意见,其中最认真的是王庆开同学,专门写了篇《答赵美娣老师的博文之“复旦抄袭门”,我坐不住了》,其实,我在王同学的评论和博文后都有回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这篇博文虽然是以复旦来说事,但批评的是那种只想平息事态却不想真正检讨自己并改变现状的态度,这不仅仅是复旦,国内许多高校都这样,也不仅仅是高校,而几乎是所有单位、机构等应对公众和舆论的对策。如果一个单位在面对公众的质疑时,想的只是如何尽快平息舆论,如何减少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却不从事件本身去吸取经验教训的话,很难想象能有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长的或许也只是应付舆论的技巧了。

      其实,复旦“抄袭门”对国内高校、对科技界甚至文化艺术界都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可惜对此科学网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或者争论,所以我就再加一把火,就着这个话题再写一篇博文。不是对王庆开同学之答的回应,而是来说说最近一直非常热门的“创新”问题。

      创新、创业,已经是两个热得烫手的词了。记得看到有一个著名媒体评论员曾经说过:越是强调的就越是缺少的,越是严打的,就越是普遍存在久治不愈的。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这个一直被教育界和科技界反复强调的概念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按照这个媒体评论员的观点看,之所以创新这个概念被一再强调,正说明我们一直都缺乏真正的创新。事实上,人们看到,许多时候创新只是口头说说,真正的原创实在少而又少。复旦“抄袭门”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实际上是该事件成了公众不满情绪的一个出口,试想,复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理应是开展创新的表率,却在代表大学形象的宣传片都涉嫌抄袭,让人情何以堪?

      此前,刘旭霞老师写了博文《大学宣传片中的法律问题》,就宣传片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作了一个厘清,其实,依据著作权法看,复旦的宣传片未必就构成侵权,况且即便侵权也需要被侵权者提出控告由法院来判决的。所以在著作权法层面上的侵权不是媒体和公众能够认定的,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复旦的许多校友在看了两部形象片之后都得出“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这样的结论呢?人们不能理解,人才济济的复旦就搞不出一部更有复旦风格的宣传片了吗?

      我看到有一篇复旦校友写的文章:《复旦宣传事件真正该反思的是什么》,讲述了开始校友从对该片的期待,到看过后的震撼,到热情宣传为母校骄傲,此后的剧情突变,情感的反转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说到,当此事成为舆论焦点后,他才赶紧去找来《To My Light》看了一遍,但除了切换很快的校园场景还熟悉外,由于是英文解说,而且没有字幕,这部片子他竟然没有看懂。重新又看了一遍,还是没看懂。后来去看网友们的评议,又找到东京大学的《Explorer》看了一遍,这才弄明白复旦的英文宣传片大体在讲什么故事。而后作者向身边的师友询问了一下,惊奇地发现大家都没怎么看懂这个宣传片,所知的内容,仅仅是事件发酵后媒体报道中对这个片子故事线的描述,而几乎没有一个人完全听懂片子的英文旁白。问题出来了,所谓大学宣传片,其本意是让别人了解这所大学而制作出来的介绍性视频,但这部宣传片却使得这所大学的很多在校师生都很难一下子看懂其内容,它想达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呢?

      很惭愧,此前我也没看这部宣传片,看了这篇文章也好奇找来看了下,我的英文不好,真的没听懂里面说的英文。不过,说实在的该片的场面确实很是宏大,有点国外大片的味道,不过却真的看不到有多少复旦的元素特别是复旦的精神。正如该文作者所说,大概是为了追求高大上和国际范儿。如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后演变成对国际范儿的盲目追捧,这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情。

     说实在的,我其实认同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创作艺术作品,没有哪个能完全原创,都需要吸收前人的成果,借鉴前人的经验,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获得大的成就,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正如有博主也指出了,日本的工业发展就是一个从完全抄袭、山寨模仿到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过程。所以说,借鉴是为了整出一个更好的东西,而不是山寨一个比人家更烂的东西。但现实却恰恰是,我们只热衷于把现成的东西拿过来,根本就没想着要把它改得更好一点。而在我们大谈特谈所谓创新的时候,如果只是满足于形式上的新,学点皮毛,甚至更偷懒一点,照猫画虎,热衷于贴上国际化的标签,贴上创新的标签,或许结果是离国际化、里创新越来越远了呢?更让人无语的是,看到有博主说:如果说复旦“抄袭”,哪个高校敢说自己不“抄袭”?哪个研究所敢说自己不“抄袭”? 只怕多数是“百步笑五十步”!这一方面说明“抄袭”似乎已经是常态了,另一方面似乎因为是常态我们连谴责都变得无理了?那还能指望有什么真正的创新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95753.html

上一篇:那些事,那些人……
下一篇:栀子花开的季节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59 柳林涛 许培扬 杨正瓴 刘立 王小平 钟炳 曹聪 陈小润 檀成龙 张立伟 王伟 董洁林 吕喆 杨顺楷 彭真明 王亚非 张忆文 罗德海 邵鹏 黄淑芳 谢长花 李伟钢 刘洋 张燕青 武夷山 李卓亭 罗教明 王大中 李东风 韦玉程 李竞 陆绮 王春艳 刘艳红 戴德昌 霍艾伦 梁进 范毅方 李毅伟 侯成亚 曾新林 朱晓刚 李治 ljxm xieyy biofans dulizhi95 qzw xuexiyanjiu neilchau wangqinling yunmu xchen zst498606753 yangb919 ffwb07 taoshl shenlu 心静如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