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现在还有什么是可以卡住学生的呢?大概也只有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可惜高校那种严进宽出的政策,让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要混毕业简直太容易了!与初中高中那些高强度的上课和作业量相比,大学那点课程和作业量就跟玩似的,而与初中高中那种每周有考试,学生要按考试成绩排队甚至安排座位这样的每分必争的情况相比,大学考试要对付个及格也实在太简单了。高校的许多课程根本不用去上课,考试前花几天时间复习一下就能过,聪明点用功点的学生考得成绩高一些,除了实在太不用功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及格的,这几乎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所以许多学生都有逃课的冲动,因为许多课,上与不上真的没多少区别,于是教师只能通过点名等等办法来约束学生上课,甚至弄出缺课多少次就不能参加考试这样的规定。其实许多人是有疑惑的,为什么要用是不是上课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呢?如果你的考试能让不来上课的同学就不合格,何须用出勤来卡学生,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不来上课也能考试通过,又为何不能算他学习通过了呢?但我们的管理制度就是如此奇特,许多教师不敢较真,要是在考试或其他环节对学生严厉一点,便有可能在学生中得到一个恶评,如果开的是选修课,可能就没学生来选你的课。据说学生在选课的时候都有攻略的,那些上课轻松又容易过的课是要抢的,老师严格不容易过的课大家只有在没办法的时候才选。而对于必修课,严格的老师则往往在学生评教的环节中得到一个难看的结果,甚至有老师就因此影响了他的业绩考评或职称晋升。
即便这样,学校也不是毫无办法,因为学生最后是要由学校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所以学校最管用的一招便是把某个事情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比如,几门课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学分达不到多少就不能毕业,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有多少社会实践的记录、有多少听各类讲座的记录、完成多少读书笔记等等,才能拿毕业证。前几年大多数本科高校要求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毕业,于是一时英语在许多学校成了最难的课程,因为那是全国统考的,老师不能放水。
“拔草一周,不干的话就不发毕业证!”这是最新看到的一则把某个事情与毕业证挂钩的奇葩事情。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被学校要求回校参加为期5天的公益劳动的必修课。该公益劳动占1个学分,若不完成则不能毕业。据该校同学称,这次公益劳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是拔草,也可以捡树叶。校方规定,如果缺勤需要书面请假,并在后期抽时间补上,也可延期下周拔草。由于大部分大四的同学在公司实习,有些同学正在国外学习交流,只因学校这项奇葩必修课,他们都得辛苦赶回来拔草。无法回来的同学则在朋友圈花钱聘请学弟学妹或其他同学帮忙拔草。(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5/27/content_1257282.htm )
其实,学校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是挺好的,但将其安排在大四毕业之际,并将其和毕业证挂钩就值得商榷了,再如果有同学聘人代为拔草也能够被认可,那更让人怀疑这样的公益劳动究竟有何意义?想想有许多高校要求学生的东西,都是高校学生的应有之行为,如完成应修的学分、读课外书、参加社会实践、听各类讲座等等,这也本该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而一旦成为强制性的任务,实际效果只会大打折扣,学生或者消极应付,或者人到心不到,或者干脆找人代替。而那张毕业证到底卡住了什么人呢?是不是真的把不合格的学生都卡住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