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这个会是在杭州开的,本来一个艺术院校的会不会让偶多么关注的,不过在相关报道中竟看到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的一段话提到了图书馆的考核评价:“我们的大学图书馆和其他院系一样,也是以论文来评价员工的年终考核。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不是这样的,员工只要知道好书在哪儿、哪里能够买到好书、怎么能帮助教授做事就可以了,从来不用写论文。他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评价,就是看其名字能不能出现在教授的论文致谢名单里。而我们现在整个大学的评价体系都存在问题,都在逼着大家写论文。” (http://edu.people.com.cn/n/2014/1227/c1053-26285070.html )
原来在这个论坛上,艺术院校的教师也在吐槽学术评价体系。一个作品在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上获奖,却不能作为成果填在学校的考核表格里,王澍这样获得了被誉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却没有能评上长江学者,原因之一也是缺少论文类的成果。
可见评价体系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说实在滴,图书馆的评价偶们都已经认可了,即便你说需要论文,偶们也凑了论文,你说需要项目,偶们也申请了项目,问题是偶们的成果都已经与教师不相上下了,可学校还要说,学校应该教师优先,名额要向教师倾斜!虽然在偶们这样在图书馆干的,还真的觉得几篇论文算啥?几个项目算啥?让读者真的从心里肯定你、看重你、离不开你,这才是水平,可有什么标准呢?所以,像周鼎这样没达到硬指标得不到晋升其实真算不得什么,放眼天下,谁知道有多少人早已完全达到所谓的硬指标了,却还没有得到晋升呢!
要说更不合理的应该还是对医生的评价,病看得再好,手术做得再漂亮,没有论文照样不能晋升,那还真的可以量化评价呢,其实就看你拿什么做评价指标了。怪不得论文买卖中,很大比例的论文就是医药生物类的,估计确实有不少医生无奈中为了职称去购买论文。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说,注重原创性、影响力和贡献度,是评价所有知识劳动成果的唯一标准,自然科学如此,工程技术如此,艺术类学科也应如此。可见,该如何做,其实相关领导们很清楚,目前的不合理,相关领导也很清楚,问题是,即便教育部或者科技部发了这个那个规定、这个那个意见,为什么现实情况却没有看见有什么改变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