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太原晚报报道,太原市一名7岁女孩正在“创作”长篇小说《猫族群》,讲述的是一群流浪猫的故事,目前已经完成一万多字,小作者被赞有创作故事的天赋,语言有感染力,充满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但女孩的父母却明确表态:决不允许女儿继续写下去!女孩的母亲说:“我知道每晚女儿对着电脑写作的事,也知道女儿的兴趣和天赋在哪里,但是决不允许她继续写下去。不是每个喜欢写作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韩寒和郭敬明,或者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向名校。” 她担心女儿偏科,她当年就因为偏科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只上了一所大专学校,因此一生的命运都被定了下了。母亲认为不论女儿现在喜欢什么,终究还是要回到考试上来,“我相信到了五六年级,她的这种想象力、写小说的动力和兴趣就都没有了。因为语文教学和考试的内容与她的这种方式格格不入。” 女孩的父亲则说,他年轻时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也有十几万字,但“把写作当成职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对于女儿写小说,他和妻子一样,觉得很不靠谱。两口子都希望女儿不要哪一门学科特别突出,也不要哪一门学科太差,按部就班考上大学就好。 (见http://kids.163.com/14/0408/18/9PB1144300294KTV.html)
看完这个报道,不觉感概万千。且不说后面各位专家的分析和建议是否靠谱,从家长在对待女孩的兴趣和天赋的态度上,便很说明目前中国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功利性。当然不可能每个喜欢写作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韩寒和郭敬明,或者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向名校,但如果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不能助其成名成家或走进名校便认为是可以扼杀的,而且应该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家长对女儿的要求便是:不要哪一门学科特别突出,也不要哪一门学科太差,按部就班考上大学,考个好大学。因为考个好大学才是今后一路顺风的有力保障。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责怪家长,他们是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为女儿做出的规划,只是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该得到的快乐,而且因为看到学校的语文教学和考试迟早会把女儿对写作的兴趣消磨殆尽,所以采取了一种“晚消失不如早消失”的对策以防止万一女儿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看到这里我其实是感到很痛心的,家长出于为女儿着想的好意,却干的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啊!
但更应该检讨的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教育本应该是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的一个过程,现在却完全走向了反面,同样,教育更应该给那些有特别天赋和才能的孩子提供一条适合他们成长和发挥的通道,而现在这基本上却是一条死胡同。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往往考试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从这个报道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虽然这个小女孩的事情只是一个特例或个案,但类似的故事其实却有许多许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