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的一篇报道:“给一表生排队或成常态”,让我知道了一个以前一直不知道的名词“一表生”,据说对应的还有“二表生”、“三表生”。但我其实对什么是“一表生”、“二表生”、“三表生”还是没有很清楚的概念,和同事聊起来就被她们取笑:你怎么能不知道呢?等你有了外孙或外孙女再了解这些可已经晚了啊!说实在的,女儿读的小学初中因为都是在附属学校里,没有为上什么学校操过心,我是不太能理解那些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费尽周折、挖空心思的家长们的心情的。
杭州因为比较早就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学区房一直是很紧俏的,特别是前几年就全部取消择校生,对那些有孩子到入学年龄的家长来说,都要千方百计往好的学区靠拢,于是,那些优质学校都出台相关政策,以前便有只允许“一表生”入学的规定,所谓“一表生”是指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学生为“一表生”;学龄儿童寄养在学区所在地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且父母户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住房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但父母在非学区的地方有住房平时并未居住在户籍所在地的,为“二表生”;学龄儿童和父母户籍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但家庭实际住房在杭州市区其他地区的为“三表生”。
记得我女儿上学的时候,小学老师便在入学前几个月就来家访,实际是考察学生是否实际住在户籍所在的房子里,就是为了排除“三表生”。后来连学生实际居住但父母不居住在学区的“二表生”也排除了,这让那些小孩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的家长很抓狂,不仅小孩不能上优质学校,因为孩子其实并不与父母住一起,究竟是让小孩与自己住一起还是让小孩仍与祖父母住却每天要送到更远更差的学校去读书?而现在据说连“一表生”也爆棚了,对“一表生”还要排队。如何排队呢?基本原则是“首先考虑实际居住情况,然后是买房的先后顺序,最后看是否有多套房子”。因为那些挖空心思的家长争抢学区房资源,便出现买了学区房的人等孩子入学后,转手便把学区房高价出售,这就有一套房子六年内有3个孩子入学的情况出现,而面对“一表生”还要排队的情况,据说只有父母提前6年买了学区房的“一表生”才是百分百保险的。
看完这些介绍,真的觉得晕。本来就近入学的原则是为了方便孩子和家长的,却演变成如今这样的局面,要知道有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符合相关学校出台的各种规定付出了多少心血,这还有什么方便可言?学校弄了这么多规定也是为了排除那些投机取巧者挤占了原本不足的教育资源,保证真正住在学区的孩子能入学,似乎也是为了尽可能给所以孩子一个公平的机会,但在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其实再多的措施也没多少公平可言了。怪不得许多人抱怨还不如有择校呢,择校花的钱比起买房还是要低得多,而现在已经是买了学区房仍进不了想去的学校,想想优质学校还是只有那些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所以,那些就近入学的规定,其实在消除择校的不公平的同时,还是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