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一条消息应该是俺这样做图书馆工作的人特别欢欣鼓舞的:“全民阅读”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已草拟条例初稿(全文见http://culture.gmw.cn/2013-08/05/content_8506173.htm )。报道称:“记者4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今年3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草拟了条例初稿。下一步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继续修改完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民阅读工作中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鼓励、促进国民的阅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要是不同系统、不同部门都以推进阅读说事各搞一套,恐怕除了各自分头争取了一些经费、组织了一些活动外,真正对阅读的推动十分有限,只怕全民阅读的立法也不过是某计划的一个漂亮成果。
此前不久,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发布了项目成果,数据显示, 综合各媒介,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的77.6%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而每次这个报告发布的时候,总少不了要与国外比较一番,比较的结果往往是令人沮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这些数据虽然没有网上流传的几十本那么高,但明显高于我国的国民人均阅读量。而《全民阅读条例》的起草也是在该报告发布的时候宣布的,郝振省表示:“正如《全民健身条例》推进国民身体健康一样,《全民阅读条例》将致力于国人精神文明的建设。”
不过,在大多数媒体对该消息加以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相反的意见。比如,有媒体用的标题为《继"常回家看看"入法后 "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尽管内容一样,但明显带了否定或怀疑的态度,中国法院网、文新传媒等则都转了一个来自“红网”的评论:《全民阅读不适宜用法律促进》,大连晚报也发表了评论:《立法推动全民阅读,期待能“华而有实”》。其实这样的声音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有了法律就说明对某件事情重视了,却少有关注不同法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更少关注法律的可操作性,缺少配套的实行细则。阅读这个事情,与学校、出版界、图书馆界等都有关系,又属于个人行为,一般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在这里似乎很难描述得清晰明了,而与已有的教育法、出版类法规如何衔接,与阅读密切相关的图书馆法是否同时摆上议事日程,这些问题没有交代清楚的情况下,单独为全民阅读立个法,对其可操作性和最终的效果的确会让人打上一个问号。更严重的是,如果许多法律最后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只能是消弱了法律的威严。
由此想到业内为“图书馆法”的立法已经作了多少年的准备和推动,却至今仍未见任何动静,而阅读的立法却如此迅速的纳入了立法计划,自己难免有点沮丧的想:图书馆其实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阅读这件事情的推动难道图书馆不正是最主要的一个力量和平台吗?而光明日报一篇《为推进全民阅读献"五策"》的文章,还是让人隐隐有些担忧。“五策”是一项由原新闻出版总署立项的重点研究课题的成果,据介绍,“全民阅读工程”列入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提出的“五策”除立法外,还包括设立国家阅读基金、全民阅读活动向农村倾斜、加强数字内容建设、完善全民阅读工程建设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此“五策”中没有一字提到图书馆,而我印象中完全应该是图书馆最基层单元的“农村书屋”成为该对策中最重要的实施对象和基础。看到该介绍后一查方知,“农村书屋”是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个工程,竟然与图书馆没有关系,又是一个新的体系。这种承担着图书馆功能的的“农村书屋”,与以前公共图书馆系统一直在推进的村村有图书馆,成了两个并行而无交集的计划,这种重复建设会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