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上,评价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生活过得好不好?工作做得好不好?学习学得好不好?这里有两个立场,一个是自己的评价,一个是别人的评价,在很多时候可能还要加上一个领导的立场,因为领导的评价可能与大多数人的评价不尽相同。如果这个评价不与其他东西挂钩的话,也许便是一种总体感觉,当然会带上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没人多加细究,然一旦这种评价与具体的利益挂上了勾,一种模糊的评价便会受到诟病,人们要求拿出客观的依据、拿出评判的标准,还要有量化的数据。比如连评判“是否幸福”这样最具有主观色彩的事情都要弄一个“幸福指数”,才能给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排名,更不要说对工作和学习这样的事情了。所以我们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工作,用高考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前两天因为Science杂志发了个《旧金山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在科网上引来了许多讨论。其实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的工作肯定存在问题,这个谁都知道,但正如许多人也担心的,如果不用这样的标准,是否有更好的标准来评价科学家的工作?同行评价当然是很好的方法,国外大多都是以此来评价科研工作和科学家的,但到我们国家却让很多人担心,同行评价可能会演化为被一些学霸把持话语权,让一些小团体小圈子更容易塞进私货,甚至官学勾结让这样的评价更缺乏公平性。应该说这种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可以肯定的说,这几乎便是可以预见的事实。理由不用详细分析,你懂的。
这让我想到了高考,用一次考试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并决定他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其实也是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缺陷的,但只要出现一些诸如自主招生、特长加分等措施的时候,便会招致质疑,因为哪怕那么一点点的松动也成了一些人可以钻的空子,普通大众宁愿选择不那么合理的高考,也不愿相信看上去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方法。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不是没有更好的评价方法,而是没有一种好的机制来保证这样的评价方法能按照原来所设计的轨道前行,因为如果缺了这样的机制,那么这样的评价一定会走到一条倾斜的歪道上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