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创新就是啃硬骨头 精选

已有 9257 次阅读 2016-6-17 10: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就是啃硬骨头


最近JCR又公布了新的影响因子,网上热闹非凡。我也陆续收到很多期刊发来的email,兴高采烈地通报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又创新高。比如我作为编委的期刊 《Soils and Foundations》, 本来是岩土领域的老牌期刊,号称岩土四大杂志,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去年却没有被JCR给出影响因子,原因是论文的自引率超标了。这下主编当然非常紧张,一向做事有条不紊的日本人也开始担忧其期刊的优秀稿源问题,毕竟JCR影响因子是不少国家科研人员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是否被JCR收录会直接左右投稿者是否投这个期刊的决定。于是,主编通知所有编委,绝对不能在审稿意见里特别要求作者引用本期刊以前发表的论文,降低自引率。这一举措还是很有效,这不,一年以后,期刊又被JCR 收录,拿很多人的话讲,叫强势回归。

作为为几个期刊服务的编委,我每个月都要处理很多稿件,同时也会给本领域的其他期刊审很多稿件,每每发现非常出色的稿件,都非常兴奋,那是一种第一时间与作者交流,与作者分享科研他们在自己的科研上获得重要进展的喜悦,那是一种灵魂出鞘般的共鸣。然而,这样的感觉其实并不多,因为大多数稿件,即使被期刊接收准备发表,也大多是四平八稳,表现平平。我这里并没有批评的意思,因为每个作者在自己的科研生涯里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论文水平的高低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很多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但有时候,我也难免困惑,一个人穷其一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又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自己才能满意呢?

刚才说到让自己满意,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斤两。自己有多少斤两,还真的不能用类似JCR这样的指标衡量。因为只要是指标,都是可以人为运作的。有人说,人一辈子真正能高效做科研的时间估计也不会超过10年。10年能做什么?我刚来澳洲的时候,一位大牛教授曾经跟我说,做研究就要做创新的东西。创新,不是什么新就去做什么,而是要敢于啃硬骨头,啃下硬骨头的水平,就是衡量一项研究创新程度的指标。因为但凡容易的事,都谈不上真正的创新。学术这个圈子聪明人太多了。

最近韩春雨在网上炒得火热,从上到下都非常激动。激动过后让人感觉好像有点跑偏了。很多人似乎一直在强调韩老师所在的大学如何如何普通,科研资助如何不尽人意,多少年不发一篇论文,更关键的是土博,从没出过国。给人的感觉,这些条件才导致了韩取得重要科研突破。也因此要对韩进行后续奖励,大力资助,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俨然只有这样才能平息“民愤”,否者太不公平了。然而,在我看来,向韩春雨这样的人才,对他最大的支持就是不要打扰他,让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试想一下,要是韩春雨在美国,同样的条件,做出了同样的成果,除了自己圈子的人,估计没有谁会过分地关注他。因为像韩春雨老师这样的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 (别管最后成没成功)在美国数不胜数。总结他们的特点就是专注,敢于啃硬骨头,不受外界打扰。至于最后是否像韩春雨,张益唐那样一鸣惊人,那是运气和自身能力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985151.html

上一篇:光收礼,不办事
下一篇:彼此陪伴
收藏 IP: 134.148.192.*| 热度|

32 陈南晖 曹贺贺 董焱章 符建 王伟 彭思龙 李学宽 郭向云 晏成和 姬扬 徐晓 鲍海飞 邵明伟 陈楷翰 林松清 黄仁勇 王继慧 归明月 姚攀峰 白龙亮 武夷山 杨正瓴 毛秀光 吴斌 wqhwqh333 xlianggg loyalSciencefan guhanxian zjzhaokeqin shenlu biofans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