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校长奖 精选

已有 9194 次阅读 2014-11-23 07:3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校长奖


其实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副校长奖,英文是这样的:Pro Vice-Chancellor'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Performance。既然是副校长奖,为什么还要用“校长奖”这个题目做标题呢?这不哗众取宠吗?这里不得不承认,多少还是有点虚荣心在作怪。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很多比如副处长,副局长什么的,即使是副的,称呼的时候也无不例外称为处长,或局长。这里面的学问是外国人很难理解的。说了半天,我想说的是今年我中了我们大学的副校长奖,有点感触跟大家分享。

首先必须老实交代,去年我是申请了校长奖 (VC Award) 的,本来信心满满,但最后名落孙山。校长奖去年整个大学好像只有5个人,基本是每个学部一个人。奖励全校在过去的一年分别在科研或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校长奖是每人3000澳元。相对于校长奖,每个学部每年还要评出几个副校长奖 (PVC Award).我们这个大学有五个学部(faculty),每个学部有3-5个学院,每个学院有3-5个系,每个系有十几二十几个老师不等。所以即使是副校长奖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通常一个学院也就一个名额,奖金是2000澳元。要说这两千,三千澳元的奖励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这两年澳洲的经济不景气,什么经费都消减,要知道几年前这个校长奖可是5000澳元。那么既然区区这么点貌似鸡肋的小钱,为什么竞争还这么激烈呢?道理很简单,物以稀为贵。据我了解好像澳洲很多大学都类似这样的校长奖,这似乎成了每年奖励大学教职员工的最重要的一个奖项,而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国内的年度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什么的这样一个级别的奖励。不同的是,在澳洲我所在的这个大学,除了这个所谓的校长奖以外,官方的其他奖项好像就没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市里,省里乃至国家级别的五四奖章,青年科技奖,教学名师什么的。这确实有点让人失望,这也是我跟我的老爸,老妈吹嘘我拿了个校长奖,没敢说是副的原因,因为我实在没办法跟二老把这个“副”字解释清楚。

那么这个校长,或副校长奖是怎么评出来的呢?考核标准其实大同小异。拿研究奖来说,评价标准无非是你过去一年的论文发表,拿到了多少国家级的基金项目,指导了多少博士生等等。教学奖呢,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反馈,当然也包括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取得了那些成绩,比如论文发表,在什么会议上得过什么奖励等等。这个奖励是可以写进CV的,也是不同级别的老师将来进职称时一个很有说服力的evidence.

发奖的当天,还是有些激动,校长,副校长,各院院长,系主任,大多数老师都来了,很多人穿着很正式。我作为获奖人,当然要更加正式一点,专门理了头。这次老婆坚决不同意再做我的御用理发师,而是强迫我去市里很贵的一家理发店去理。恭敬不如从命,我只好去了,理完就后悔了,我这个发型有点“潮”,以至于后来我们的系主任看了以后,实在憋不住想笑,说:你这个发型挺时髦啊!我跑到厕所,照照镜子,有点像古惑仔,不过看起来年轻不少。

颁奖之前,大家要每人端杯红酒闲聊半个多小时,有不少熟悉的朋友过来跟我碰一杯,我有点心不在焉,因为我一直在琢磨一会领奖的时候说点啥,多少有点紧张,于是就不停地吃东西,龙虾,烤肉什么的,感觉没什么味道。看着大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副校长秘书宣布颁奖典礼开始,副校长主持。从名单上我是第二个,第一个上去以后,下面一片掌声,然后是副校长跟获奖人握手,同时说congratulations. 获奖人肯定说thanks之类的,然后摆pose,摄影师在照相,照完相后,获奖人估计也是准备了不少要说的话,但还没张口,副校长却先开口说,今年我们就不要求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了,在这里我对你们在过去一年为大学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下让这位获奖的哥们多少有点尴尬,但表情却是如释重负。看来,这种场合,很多老外跟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差别也不大,都比较shy.作为第二个领奖人我的感觉恰好相反,表现很轻松,但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其实副校长免去了我们这几个获奖人的发表感言环节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个颁奖典礼上,除了我们这个几个副校长奖的获得人以外,后面还要发两个重要的奖项。一个是我们这个学部到今年为止为大学工作正好15年的人,另外一个是25年工龄的人。这里的提到的15年工龄,或25年的工龄的人,不见得一定是副教授或正教授,即使在实验室的技师(technician)或者机房的管理人员,院系的行政人员只要符合标准都会获得一个荣誉证书。看着他们满心欢喜,甚至有点羞涩地从副校长手里接过奖状,即使没有那2000块钱,但他们那种骄傲与满足,淹没在热烈的掌声里,让人不禁动容。

简单就是幸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845513.html

上一篇:相聚悉尼​
下一篇:世界上最近的距离
收藏 IP: 134.148.202.*| 热度|

28 武夷山 陈小润 魏东平 袁贤讯 黄永义 吴斌 蔡小宁 强涛 马建敏 曹聪 褚昭明 李学宽 李伟钢 王华民 赵星 刘安金 马红孺 彭渤 董焱章 王启云 任胜利 zhouguanghui biofans yanjip htli zjzhaokeqin qzw monkey196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