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吃了吗?= How are you?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人们见面打招呼总要说:吃了没?甚者,有的时候从厕所回来,碰见了也来上一句:吃了没?说完,有的人还是能反应过来,感觉到不是太合时宜,但也只是摇摇头,笑一笑,因为这句“吃了没”其实等同于“你好”。中国人都很害羞,就连“你好”,“谢谢”这样的词汇日常生活中都不好意思经常用,因为这显得太文明,太文明的用语,会让人觉得关系疏远,不太亲热。
那为什么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习惯于打招呼用“吃了没” 这样一个问候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那辈人(像我父母那个年纪)是经历过挨饿那个年代,大家都饿伤过,都尝过挨饿是什么个滋味,吃饱肚子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一句“吃了没”不知代表了人们之间的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听妈妈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好好的城市变成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缺衣少穿,尤其是粮食极度短缺,家家户户都没吃的啊。我的二姐,当时胃疼,疼得在地上打滚,其实是饿的。村子里一个好心的婶子给了半碗很细的玉米面粥,二姐喝下去后感觉好多了,但胃里还是疼。这时来了两位解放军(医生),一脸的疲惫,二话没说从背着的箱子里拿出两粒黑药片,说是胃药,除了药以外还有两块饼干。二姐连药带饼干一并吃下去,很快胃就不疼了,而且从那以后再也没犯过。从此,妈妈见人就夸,解放军的医生水平最高,都是神医。
不管怎么讲,老人们对吃是关心的,是有感情的,他们那代人也都养成了非常节俭的习惯。什么都舍不得花,什么都留着,因为他们总是担心万一哪天又没吃的了该咋办?所以,家里凡是能放东西的地方都藏着他们“宝贝”,也因此屋子显得不是很不整洁。很多年轻人对老人们的这些“坏”习惯很是不理解,趁老人们不在家,总要帮忙“清理”出很多,最后总是招来老人们“痛心疾首”地责骂。老人们也不理解年轻人为什么这么不会过日子,因为他们一辈子节俭习惯了,浪费一点都心疼。有一次我给家里打电话,聊天,说全中国现在都在抵制日货。母亲问为啥抵制日货?我说因为钓鱼岛的事。母亲问怎么抵制?我说就是不买日本产品。母亲说,这个你放心,咱家一直就抵制,从来没买过日本产品,日本产的东西太贵。
话说这句“吃了没”,发展到现在人们也还在用,但含义早就不是它原本的意思,而只是一句问候语,这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How are you?”。这个“How are you?” 原本是问你的健康状况如何?其实老外们见面也不是真得要问你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去医院检查?也只是一个问候语而已。但它原本的意思可能也代表了老外对身体健康很关心,吃不吃饭可能早就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不是也有这样的笑话吗?很多年前,一帮美国人来自中国访问,有中国朋友习惯性地跟他们打招呼“吃了没?”。很多老外都理解成中国朋友要请他们吃饭,于是就一直很执着地等着。直到饿得受不了了,不得不问到底什么时间请他们吃饭?才搞清楚,原来这句“吃了没?”只是问候一下,没有谁真要请客的意思。
说起老外的“一根筋”,这也真是没办法。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都知道寒暄什么意思。很多老外却分不太清什么是寒暄,什么是客气。我小的时候父母都教育我,去别人家玩,要是赶上人家吃饭,就赶紧回来,别人让你吃东西,不能随便就接受,不然会说我们家长没教养。那我问,人家非得要让我吃呢,我该怎么办?妈妈没办法只好告诉我,至少要推让三次,最后才能吃一点,表示一下谢意就行了。通常的过程是这样的:大妈说,小勇,我给你盛了一碗,在我们家吃饺子;我说,我不吃,我吃过饭了。大妈说,你就吃几个还不行吗?我说,我真吃饱了;大妈生气了,你这孩子,就吃几个,还能撑坏了你?一看到三遍了,我赶紧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这就是中国的客气,其实也是中国的礼节。然而老外则大大地不同。有一次,老婆做的包子,我带到了大学作为午饭。微波炉热完后,那味道传出去很远。一帮小子凑了上来,欲言又止。我当然要客气一下,没想到,就让了一遍,他们是真不客气,一个回合都没走完,包子就没了。我心里想,这帮小子太没教养,我小的时候都知道至少让三遍,才能稍微吃点,你们也太实在点了吧,一遍就当真了。这事还没处说理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