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剑走偏锋---科研-兴趣-叛逆 精选

已有 14983 次阅读 2012-11-21 15: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叛逆


剑走偏锋---科研-兴趣-叛逆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程代展教授的昨夜无眠,很多人对科研的兴趣很感兴趣,程教授“逃离科研”的博士生的对科研兴趣的问题似乎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科研是以兴趣为导向的,这位博士生逃离科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失去了对科研的兴趣。那么这位学生为什么对科研失去了兴趣呢?大家帮忙分析了很多原因,并以此为契机,逐渐触及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各种问题,矛盾,弊端。坦率地讲,很多分析非常深刻,也非常有道理,让我们这位博士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确实对科研失去了兴趣。但是,我想问的是,这位博士生对科研真得失去兴趣了吗?什么是搞科研的真正动力?

 

刚才跟我们中心一个博士后聊天,这哥们一年前毕业于欧洲名校,说起他的博士论文,他说当他完成博士论文的一刹那,身体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每每翻一下自己的论文,都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一句话,他说他彻底对科研厌倦了,真得不想再碰了,于是他和老婆在欧洲旅游了一个月,回来后感觉还是不行,还是对科研很抵触,直到半年后来了澳洲,身体和心态才逐渐恢复过来,研究也逐渐进入佳境。从这位博士后的身上不难看出,人有的时候,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会出现一种疲劳期,尤其是做博士论文这件高度耗费心力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有人说,只要对科研有兴趣,工作起来就不会厌烦,就会充满激情,快乐。坦率地讲,这种说法是骗人的,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在我看来,无论你对你的科研多么感兴趣,大多数情况下人都处于一种很压抑,很紧张的状态,即使你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一个高峰,那种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只是很短的时间,因为你会发现新的高峰又出现了。所以我想对程教授的那位博士生说,不要轻易给自己下个结论,说自己对科研失去了兴趣。

 

那么什么是搞科研的真正动力?这里先做一个假设,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我们先假定,一个研究人员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说,不需要为柴米油盐分心,不需要为父母,老婆孩子的事犯愁,大富大贵不需要,丰衣足食肯定是有保证的前提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动力?有人说祖国的期望,母亲的微笑,导师的引导,毕业的压力等等。其实这些都没错,都是重要因素,但我认为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这些都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来自自己。在我看来,当别人在科研上瞧不起你的时候,那种知耻而后勇的发自内心的力量是惊人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来香港读博士的时候,身边都是香港本地的,清华,浙大,中科大等名校的学生,同学之间不自主地会有一个比较。后来去了美国,很快发现,香港的博士学位根本上不了台面。面对这种比较,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老师这个层面的人表现出对你的不屑,甚至怜悯,在这种情况下,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卑,听天由命,随波逐流;另一种是自强,发奋努力证明自己,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力量是发自内心的。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科研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这里做一个解释,我觉得很多人喜欢谈兴趣啊,创新啊什么的,但未必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过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理解。就拿兴趣来说,在我看来,兴趣是分层次的。对于普通人来讲,说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多数情况下是源于一种好奇,好奇的原因是无知。而当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包括内在规律)真正深入进去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很多人的兴趣会迅速衰减,要么“移情别恋”,要么彻底放弃。在这个层面上的所谓兴趣,其实是低层次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有没有也无关紧要,但对一个特殊群体(科学家群体)却是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工作。他们也会和普通人一样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外界的刺激,跟全世界范围内同行的过招,交流,其实更多的是竞争会让你产生新的灵感,新的兴奋点,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兴趣,是一种灵魂出鞘的感觉。也就是说,主观是自己探索科学问题的冲动,客观是良好的科研环境,尤其是跟高手的对决所带来的正能量是一个科研人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必不可少的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这里姑且不谈科研人本身的其他良好素质。注意,这个探索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大家都喜欢武林高手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其实都只是良好的愿望,成人童话。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我也经常想起“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来激励一下自己,说实话真得没啥大用,科学还真得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说一千,道一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这种动物,就是不能太安逸,太安逸很容易颓废。从程教授给他的博士生创造的这个环境来讲,作为导师,程教授真的无可挑剔。当然也许就是因为太顺了,太完美了,反倒没有激起他的学生的真正斗志。很多情况下,这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

 

再说一下这位高才生,我觉得是非常优秀,非常成熟的一个人,前途不可限量。但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从搞好科研这样一个标准来讲,我有一点感觉是,我们这位高才生缺少一点叛逆性,强调一下是科研上的叛逆性。所谓叛逆性,我认为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一种挑战权威,舍我其谁的霸气。这种气质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学术上,致力于有突破性的进展,革命性的创新尤为重要。这里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科研上的叛逆性,青出于蓝,跟尊师重教并不矛盾。吾敬吾师,吾更尊敬真理,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而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国情,是不太喜欢这种太张扬的个性存在,这样也就压抑了,埋没了,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这种品质的培养。个人的力量总是很渺小的,面对强大的社会惯性,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慢慢失去激情,兴趣。

 

最后我真心地希望,我们这位高材生去中学教书,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一天他会主动联系程教授,重新走上科研之路。当然这只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因为很多事情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逃离”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634757.html

上一篇:人生就是一场负重的旅行
下一篇:打扑克-投稿-审稿
收藏 IP: 134.148.10.*| 热度|

53 刘用生 武夷山 卢萌盟 陈小润 张玉秀 黄振宇 曹裕波 郭婷 陈楷翰 王涛 戴德昌 曹贺贺 徐菲一 袁伟 徐东升 吕喆 王海玲 曹聪 庄世宇 王康建 张军波 孔梅 林树海 肖振亚 陆俊茜 王哲 褚昭明 李天成 张杨 王浩 郑永军 滕毅 肇极 王春艳 马瑞 少雨 陈志刚 陈国文 余帆 梁爽 张伟 肖海 徐索文 温世正 田丰 朱钢添 clp286 JamesWilliams ahsys hmaoi xqhuang allegretto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