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记得十年前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认识一个同济毕业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兄弟。因为刚到美国住的地方就是他帮忙找到的,很是感激,聊得很投机。我问他来美国之前做什么工作?他说在一政府部门工作。我说什么政府部门?他告诉我是一个市的商业局。我当时很是讶异,商业局多好的单位啊!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你老弟竟然辞了跑到美国读什么博士?!我记得当时这哥们这么回答我,他说商业局确是好地方,工作不累,待遇也不错,但我每天的生活基本都一样,不温不火,看着周围的同事,我似乎看到了三十年后自己的样子,我觉着很可怕,于是就出来了。我主要是想趁年轻看看自己到底什么成色,或者说尽了最大努力,我到底能优秀到什么程度?一个人到底能优秀到什么程度?你不挑战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
后来,我到澳洲工作,我们这里经常有国内的访问学者,其中有一位聊得很熟,访学期间也他很努力,出了不少成果,老板很赏识,很多人劝他想办法留下来吧,或者即便回国以你的条件去个比你原来所在单位更好的地方肯定没问题。但这老兄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把手一背,饱经沧桑地说,人到中年啊(其实年龄三十五六),不折腾了。我原来单位其实也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婆国内工作很好,儿子学习优秀,我在单位日子过得很舒服,几个不错的哥们一起搞点项目,时不时喝顿小酒儿,这日子不就是一直以来我孜孜以求的吗?有啥不满足的?
有时候,我也很困惑,什么是眼前的苟且,什么是诗和远方?有的人眼中的苟且,其实就是很多人的诗和远方。人都有三六九等的区别,无论你处于哪个阶层,追求诗和远方其实指的是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每天都争取有一点点的进步,这一点点进步带来的喜悦就是诗和远方的感觉。
然而,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是有风险的,面对风险,你可能大获成功,也可能一败涂地。但风险往往意味这机会。人们常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足矣。这其实只是体现一个人做事的认真精神,并非真得要求每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拿搞科研来说,经常开会的人都知道,国际风云突变,学术界也是如此,学术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快,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跟得上每一波学术的最新潮,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学者们的神经。我们该何去何从?
跳出自己的舒适去,并不是盲目的,是要有准备的。这个准备就是时刻不忘夯实自己的基础。我们现在很多学人每天都很忙碌,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各种项目当中去,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基础理论和技能。有人说导师只要有眼光和见识就够了,具体工作交给学生去做。所以现在很多人开玩笑说,无论多大的项目,最后的质量,最后比的其实是每个团队博士生的水平,或者说每个博士生的具体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具体到如何解一个方程,如何编一段程序。
前段时间,我跟国内一大教授聊天,很是有感触。他说他最近完成了一篇论文,想投一个杂志,让我给点意见。这样的大教授的谦虚态度让我很是惊讶,我认真学习了他的论文。他的论文涉及到一个很基础但很重要的问题,老先生自己编的程序,自己改进了一个很有名的公式。他说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但觉着挺有意思。彼时,我被老先生这种认真的态度感动了。我感动的是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大教授还在做这么具体的工作。有时,想想自己都觉着汗颜。什么是诗和远方?这就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脚踏实地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哪怕真的是一点点进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