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iferou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boniferous

博文

【新疆区调故事】(一)----意外的收获

已有 4084 次阅读 2012-2-27 16:39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新疆, 地质, 故事, 野外, 化石

 时间是2011年7月底,新疆区调项目的野外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工作,老板突然说之前跑的路线太稀疏了,不符合项目的要求,需要再增加几条线,我和一位负责矿产工作的师兄分到了一组。设计的路线是打算让我们跑那边的下泥盆统地层,因为里面含有很多动物化石,所以我得到这个任务后很兴奋。可是到了出发前一天晚上,当我把设计好的路线投到地质图上时,才发现这条路线是在前人划的上泥盆统地层中,给老板说明了情况,但已经没有时间再修改了,只好草草准备等待明天的出发。

        由于跑路线的地方距离我们的住处有点远,早上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带上地质包、锤子、样品袋、干粮和水等坐着越野车向山里出发了。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三个多小时,到达路线的起点时已经10点多了,和司机师傅约定了下午的集合时间和地点后就开始工作了。起点的海拔有2000多米,我们的路线基本上是沿着一条河谷一路下坡,虽说下坡,途中还是要翻越几座大山,这一带山高谷深,难度系数很高,很多路线只能沿着山间的河谷来设计,这也是这一带路线比较稀疏的一个重要原因。

        路线刚开始几乎是在沿着一条狭长的花岗岩脉前进,延续了好几公里,直到下午2点左右吃午饭时才把这条花岗岩脉穿过。午饭之前都是沿着一条小河走的,之后河流拐向了另一方向,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高山,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往上爬,在这座山上也终于见到了沉积岩,让我对找到化石又充满了希望。然而现实很残酷,路上停下来敲了好几次连一点生物痕迹都没遇到,渐渐地失去了动力,心想只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就行了,也没有人要求必须要找到化石。

        翻过两座山之后,远远看到前面山坡上有一条大路,很惊讶,这里到处都是高山,山的落差也很大,谁会这么傻在这里修路?想归想,我们两个人的脚步还是同时偏向了那条大路,尽管那条路已经与设计的路线有偏差了。站在山谷向上望去,路是从山顶修下来的,路上没有任何车轮印,可能很久都没车子跑过了,也许从来就没有车子跑过,因为这条路的坡度很大,人走在上面都有点费力。快要爬到山顶时,看到路边有一处挖开的石坑,这样的好露头是不会放过的,走到跟前,眼前出现了一块块颜色发绿的石头,没错,是孔雀石!“可能有铜矿”,这位搞矿产的师兄很兴奋地说道。仔细寻找后,果然在一些石英脉中敲出了金黄色的黄铜矿。附近还有岩心,看来是一处废弃的小铜矿,这样在这荒山野岭出现了大路也可以解释清楚了。对铜矿进行描述记录、采样后,地质包一下子重了很多,不过总算有了些收获。

       到了山顶,向前方望去是一片大滩子,只要到了滩子里路线就结束了。下山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山坡很陡,一不小心就可能滚到谷底,再加上还背着很多样品,只能一点点地向前挪动着。最终走到了一条山脊上,从山脊上下去要轻松很多。山脊上全是沉积岩,层序非常好,但还是没发现化石,心中难免有一丝失望。在距离终点还不到1000米时,此时才下午4点多,新疆天黑的晚,9点多甚至10点天才黑透,我们收工的时间也都在七八点钟,因此时间还很充足。我们的步伐也渐渐变慢了,走了一段,师兄说停下来歇一会,他要去方便。我把地质包放下来在一边等他,目光又投向了身边的岩石,还在纳闷层序这么好的岩石怎么一点化石都没有,前人把这套地层划到上泥盆统,这时期的动植物都非常丰富了,怎么会什么都没留下?我站起来开始在身边寻找,没有想到很快一片海百合茎化石就出现在眼前了,让我激动不已,虽说海百合茎化石没什么时代意义,但总算在这套地层里找到了化石,接下来又找到了珊瑚、腕足等,把它们采集下来告诉师兄这一情况,他也立即加入进来了。由于时间还充足,我们干脆停下来认真在附近寻找起来,一旦发现一点点化石线索后,接下来往往就是接踵而至的惊喜。很快就装满了好几个标本袋,这时一块很奇特的珊瑚化石引起了我的注意,表面上像一条条串珠一样,“链珊瑚!”我随口说了出来,这种化石在扬子地区下志留统的地层中很常见,“难道是志留系的地层?”心里起了疑惑,继续寻找,接下来又敲出来了一块三叶虫尾甲化石,虽然细节保存的不佳,但是像极了彗星虫,这种三叶虫也主要生活在志留纪,两个证据让我把这套地层的时代从晚泥盆世改到志留纪充满了信心,但为了给出更多的证据和更精确的时代依据,我们还是把找到的所有化石都包了起来,直到用光所有的标本袋,返回时,两个地质包也被样品塞满了。

       下到滩子里,和司机师傅约定的时间已到,却没有看到车子,电话联系后才知道被山前的一条河挡住了过不来,按照师傅给我们指的大概方位,两个人背着满满一包样品朝车子走去,走了两三公里终于到了车子跟前,放下包那一刻几乎瘫坐在地上,不过看着这满满一包收获,还是满意地笑了。

       后来又和老师一起专门到这里测制剖面、补采样品等,又发现了一些新证据将这套地层的时代从晚泥盆世改到志留纪。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新发现颇具戏剧性的,如果老板设计的路线没有差错,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设计的路线走,如果师兄不停下来去方便,可能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要檫肩而过了。尤其是第三点,当时已经接近路线的终点了,即将完成任务返回时常常是最放松的时候,如果不停下来,很可能那短短几十米的化石层很快就走过去了。事后大家还常开玩笑说师兄“一泡shi改写了地层时代”!

 

图1  路上遇到的牧民养的骆驼

图2  铜矿石

图3  站在山顶遥望大滩子

图4  链珊瑚化石

图5  彗星虫尾甲化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8503-541858.html


下一篇:皖北上寒武统凤山阶一完整三叶虫化石
收藏 IP: 59.71.228.*| 热度|

6 陈学雷 王保忠 吕洪波 刘光银 朱志敏 crossludo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