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dai

博文

全球战略:文化与商业合谋

已有 3608 次阅读 2012-6-4 12:15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化, 评论

 

全球战略:文化与商业合谋

——读《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之二

 

 

《主流》向人们展示了美国文化已经覆盖并风靡全球的现实。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一代来说,美国文化俨然成了现代、先进、文明的代名词,美国的音乐、时装乃至快餐,已经等同于品味、时尚和时髦,总之,只要是“美国”的就一定是“酷”的。据统计世界上9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英语传播,即使在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青年人最喜欢看美国电影,最喜欢听美国音乐,最热衷于美国时尚,“全球化”似乎就是“美国化”。

“美国文化即世界文化”,这是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要么本土,要么入土”——世界其他国家还在强调艺术的民族特色,由于它们的受众只限于一国,它们的影响只限于一地;“是美国的,便是世界的”——唯独美国强调它的包容性和世界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只要在美国流行,便意味着即将在世界风行。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在推销快餐的同时,养成了一代青年喜欢这种食品的胃口一样,《猫和老鼠》和《米老鼠与唐老鸭》,也培养了一代人的审美趣味,好莱坞在生产电影作品的同时,也在生产欣赏这种艺术形式的消费者。

当我们忙着向世界出口鞋子裤子的时候,美国向世界输出它的音乐电影;当我们还只用文学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时候,美国用动漫、电影、音乐掏空我们的腰包;当我们只认识到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时,美国人早已将这些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我们这里文化只与政治联姻,在美国那儿文化则与商业合谋。

文化与商业合谋成了美国文化流行的推手。为了打开世界各国的电影市场,美国电影协会根据各国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制订了很有针对性的国际战略。譬如在意大利,“电影协会鼓励电影制作公司投资地方多厅影院,在当地创建发行分支机构,加强与意大利人合作,并联合制作影片”。欧洲是美国电影的关键市场,美国电影协会考虑这里影迷的接受度,这里学校的假期,及这里各国的法定假日,甚至还要考虑这里世界杯锦标赛和天气状况,来调整电影的放影时间,修改电影的某些对白。为了在中国取得理想的票房收入,他们将电影的上映时间放在情人节、五一节、国庆节、或者夏季,而在印度情况大不相同,他们理想的上映时间通常安排在秋季排灯节后,印度的排灯节相当于欧洲的圣诞节。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在全球票房收入虽然迅猛增长,它们的影片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上映,“娱乐业高居美国出口业第二位,仅次于航空航天业”,但全球电影市场却极不平衡,好莱坞的收入“主要依赖八个国家:日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墨西哥(按平均重要程度排列,不包括加拿大)。这八个国家占据了好莱坞国际票房总额的70%—75%”。

为了开拓电影的世界市场,美国电影制片公司“采取全球化商业战略”。美国电影协会一方面“猛攻拉美市场”,一方面又“惦记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美国电影协会主席格里克曼多次造访莫斯科、首尔、圣保罗、孟买、北京,在这些地方美国电影的票房收入正以两位数的速度翻番。美国人早就意识到很难在欧洲那样成熟的市场创造奇迹,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20国集团的新成员,尤其青睐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他们正在描绘全新的文化征服版图。

为了开辟世界市场,为了不招人耳目,美国电影协会在国外只称“电影协会”,去掉“美国”二字可以避免引起外国的戒心,但它派往世界各国的代表“像忠诚的战士一样”,“时时刻刻维护好莱坞的利益”。美国电影协会负责人深知,制订全球文化战略有赖业内资深文化战略家,但要实施全球文化战略必须运用国家力量。为此,协会在华盛顿国会组织了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上世纪80年代就为里根专门建了一个小型电影院。美国国会、国务院、商务部和美国驻世界各国大使馆,向各国政府施压和游说,要求各国开放文化市场、取消限额和关税、减轻甚至取消审查制度。担心美国电影独霸本国票房,也担心美国电影毒化青少年灵魂,我国相关部门或者采取对美国国电影的配额,或者通过对美国电影的审查,或者限制在某些时间段放映美国电影,美国政府和民间也相应交替使用台面上抗议和台面下交易的手法,要求中国的文化市场门户洞开,为此有时甚至不惜挑起两国的贸易战。中美在这场文化战争中,一方是严密把守,一方是强力叩关;一方是处于守势,一方是处于攻势。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说起八国联军可能同仇敌忾,说起美国好莱坞大片定然眉飞色舞,官方想守关也无济于事,人们可以“翻墙”在网上看美国大片,也可以在地摊上买到最新的美国电影盗版。

美国人总盯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和音乐盗版,叫嚷仅仅盗版每年就要损失多少美亿元,为此还常到世界贸易组织那里起诉。盗版的确让美国少赚很多钞票,但盗版无疑加速了美国的文化扩张,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0050-578420.html

上一篇:引言:由《主流》引起的话题
下一篇:专家的“短板”与公众的“期待”
收藏 IP: 58.48.210.*| 热度|

2 曹聪 刘庆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