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谈到英国脱离欧盟一事,觉得很有启发,也很有意思。当初英国要脱欧,到底因为什么,我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栏目中说,英国赞同脱欧的多为老一代人,而赞同留欧的多为青年一代。为什么会这样?栏目中的嘉宾认为,原因很多,也绝不简单,但至少有一点,即老一代人会问,我们留在欧盟,那么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还有什么样的认同?这虽然看起来只是个文化方面的问题,但背后牵涉到的其他问题也很多。
有个直接的原因,是说当今欧洲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情况都不太好。加上大量中东难民的涌入,英国人很是担心自己会受迟累。栏目嘉宾说,这就如同当年曹操伐吴,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看上去很平稳,能解决北方人在摇荡的船上站不稳,走不了的问题。这是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所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可是如果出现类似防止东吴火烧战船的问题,或许类似于需要分兵,需要灵活机动的战术的问题的时候,这种把多船锁在一起的做法就不适应了。凡事都是既有利,亦有弊。当欧盟内部的经济一直在向好发展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很希望加入欧盟。当年英国也很希望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而德法两国就一直在阻拦。后来直到德法也认为英国加入欧共体是利大于弊的时候,英国的加入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一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经济下滑自不必说,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不是欧盟一家的问题,所以还没有引发这种分离的趋势。但是希腊财政危机,给欧盟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这一负担基本是由德国主要来扛的。德国虽然也不乐意,心里直打鼓,但是为了维护欧盟这条大船。为了维持欧元这面旗帜,德国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但即使这样,据统计,德国也有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希望脱离欧盟。这就不是个小数目了。英国自然不想被欧盟这条船把自己给带翻了,所以想脱离欧盟是他们某种必须的选择。
2015年以来,大量中东难民涌入欧盟。为了所谓政治上的正确,欧盟不得不敞开大门,接纳难民进入。但难民一进来,马上就带来很多问题。不仅有恐怖组织渗透而带来更多的恐怖袭击的问题,就是一般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是成倍地增加。德国有些女性,明明已经遭到某种性的骚扰甚至强奸,但为了所谓政治上的正确,她们宁可保持沉默,隐忍不语。这难道是正常的吗?英国看到了其中的荒谬,更看到了对英国自身的威胁,所以英国要加快脱欧的步伐,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在英国的留欧派中,其实也并不都是绝对反对脱欧的。在脱欧公决的结果公布后,英国留欧派强烈要求二次公投。但作为留欧派代表人物的首相卡梅伦,却非常坚决地表示了拒绝。在他离开唐宁街10号的时候,嘴里还哼起了小曲。这是表示对离开首相职位后一种卸任的轻松?还是心里对于英国终于脱欧了的一种愉悦?没有知道,或者二者兼有?
在欧盟这条大船处在风雨飘摇的时候,而且看不到稳定和前行的希望,英国选择脱欧就显得不是不明智了。谁也不想在被火烧战船的场景中与之共同覆灭。欧盟会分崩离析吗?或许会,或许也不会。但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现在的欧盟,主要扛住的还是德国。如果德国扛不住了,或者不想扛了,也脱离了欧盟,那么余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基本是没有多少力量能够把这面旗帜扛下去的。所以现在关键是在看德国。可是德国即使自己想扛,但德国的选民们也会愿意跟着他们的政府接着往下生扛吗?这就不好说了。德国接纳的中东难民最多,而德国的难民现在生事的也不少。德国百姓们还会有多大的忍耐性,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当然,如果只是难民一项,未必会让德国民众放弃欧盟。但如果欧盟其他那些不太景气的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以及新加入欧盟没几年的原东欧诸国,他们继续在拖着欧盟经济和财政的后腿,光靠德国一家来顶着,德国肯定也顶不住多久。真到了那个时候,德国想不离开欧盟也难了。
如果要靠运气的话,就得看今后几年里,世界经济会不会有比较好一点的前景。如果欧盟足够幸运,他们或许会扛过这一关。如果没有如此幸运,经济一直低迷、萧条、衰退、不景气,那就真不好说了。现在看来,似乎还没有看到经济复苏到景气的前景,所以欧盟仍然在忧心忡忡。虽然从全球的经济利益来说,我们不希望欧盟垮掉,可是这毕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欧盟的建立,是与资本不断扩张与集中的需求,是对市场更加宽松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两个前提,欧盟也没有必要组建起来。但是资本的扩张总是躲不开它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资本本身克服不了,也解决不了。它们所能做的,只是等待着下一轮复苏的周期能够尽快到来。可是这个复苏的节点什么时候出现,谁也不知道,谁也看不到。美国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总是不断地做出预测,但是他的稍微乐观的预测,几乎从来没有实现过。预测的百分之二的季度增长率,到头来还是只增长了百分之一,或者高一点,或者低一点。这让这些预测者们很是沮丧。这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资本固然强大,但它的软弱与无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