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小孩子喜欢读什么?

已有 2722 次阅读 2016-8-11 07: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小孩子喜欢读什么书?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容易回答。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至少五六岁与十二三岁的孩子,喜欢读的读物也肯定不一样。而且,不同时代的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也不太一样。

例如,丰子恺的漫画,如果说那也算是漫画的话,和今天的什么动漫相比,今天的动漫在我看来就没法看。而在看丰子恺的漫画时,总有一种醇厚的味道在里面。在今天的动漫里,是没有这样一种味道的。丰子恺的画里,人物的脸是没有五官的,但是不影响人们对画面的喜欢与理解。

今天的孩子们喜欢什么书?我不知道,虽然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外孙女,但她似乎更喜欢看什么朵拉和迪亚戈之类的电视片,对书的兴趣我不知道。她一个星期来我这儿一次,在家里喜欢看什么书,我没问过,所以不清楚。我自己在三岁是喜欢什么书,至今完全没有印象了。但记得来北京后,母亲给我们订了一份儿童杂志《小朋友》,还有一份报纸《新少年报》。这两份报刊似乎都是在上海出版发行的。每次母亲从邮局里带回来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欣喜,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打开来看。那时的《小朋友》也确实好看,虽然今天已经记不住什么内容了,但每份杂志都是从头读到尾。一篇都不会放过。虽然忘记了杂志里的内容,但从我当时对这份杂志的喜爱来说,杂志的编者们是下了大功夫的。

当时有些儿童书是描写一些农村儿童生活的。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书里对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有着某种美化的。所以看到这样的内容总有一些神往。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本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书,叫《小布头奇遇记》。这也应该算是一本童话书了。一个由城里的母亲做的给孩子玩的布娃娃,被取名为小布头,后来阴错阳差,跑到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手里,农村的母亲给小布头换了一身行头,带着虎头帽,虎虎生风,显得更可爱了。其间,小布头经历了很多故事,但具体都有什么经历,今天的我也完全不记得了。只是我觉得我很喜欢这本书,看过一遍还想看,最后这本书给看烂了。

科幻类的书我也很喜欢。记得有一本《半导体的故事》,写得也很好,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了吧。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半导体这样的东西。印象深的是用半导体的相关元件制造了一台冰箱。严格地说,这不是纯粹的冰箱。是一部分功能是冰箱,另一部分的功能是烤箱。用半导体的原理把冰箱与烤箱的功能集于一身,不知今天的设计者们有没有过这种创新的设计思路。

还有一本科幻书籍是《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这是由当时很多知名的科学参与编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茅以升写的《二十一世纪的桥》那一篇。茅以升写到了可能在21世纪出现的很多种类的桥,特别提到有一种桥只有桥墩,没有桥面。汽车从一个桥墩飞跳到另一个桥墩,这样的情况似乎到今天也没有出现。而现在比较普遍的没有桥墩的斜拉桥,那本书里有没有,我就完全没有印象了。

另外对于科普书籍的喜欢也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一个重要选项。最著名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有关科学的知识都是从那本书里得到的。据说今天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是超豪华版了。那么今天还有多少孩子喜欢而且爱读,我完全不知道了。

其实,孩子们的爱好是多方面的。看连环画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我们管它们叫小人书。小人书那时的质量和绘画水平是相当高的。单是一套《三国演义》就有好几十册。印象深的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还有失空斩三部分都分别有三本小人书来描写。那里画的人物虽然看起来比较平凡,但拿到今天一看,那绘画的质量绝对都是精品,比今天那些什么动漫作品漂亮多了。我有时都会奇怪,画得如此怪异和丑陋的画面,怎么会让今天的孩子们这么喜欢。搞不懂,实在搞不懂。

外国的童话书也不少。我是上了实践才开始接触《格林童话》的。说实话,读的时候也不是不喜欢,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其中有某种诡异。后来才知道,原来,早期的《格林童话》其实是很血腥的。安徒生的童话让我总觉得似乎不像是童话,而是写实的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人看得那么心酸,这怎么能是童话?这怎么可能会是童话?不理解,也不太喜欢。《小人鱼的故事》也是悲剧的结局,让人再也不想看了。还有《老头子总是对的》,一个农夫,从家里走的时候牵的是一头牛,一路走,一路换,最后回到了家里,换成了一袋烂苹果。结果他的老伴还夸他做得对,说他做什么都总不会是错的。这是要表达什么?我看不懂。至今也没明白。还有一些安徒生的童话,结局都很悲惨。而我不太喜欢看悲惨的故事,如同我很少喜欢看悲剧。所以我就不太喜欢安徒生的童话。

或许因为时代不同了,那时的孩子们喜欢的书,今天的孩子们未必会喜欢。而今天孩子们喜欢看的书,当年的孩子们可能也不太理解。这是代沟吗?不知道。这样的代沟能弥平吗?我觉得不太容易,或者根本就没有可能性。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我喜欢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介绍给我的女儿,她看了后也特别喜欢。不过,那时我们都算是成年人了,与儿童无关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95755.html

上一篇:普通人经历的媒体发展史
下一篇:英国脱欧的背后原因之探
收藏 IP: 123.123.63.*| 热度|

1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