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取暖。在老家时,那是很小的时候,三岁之前吧,我能够依稀记得的就是在屋里有个火盆。至于是不是炭盆,我不能确定,因为当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炭,只是后来感觉那应该是炭盆,而不是燃烧别的什么物件的盆。要不然,除了烧炭,还能烧什么?只是后来疑惑,有很多港台一带的人,在寻短见的时候都采取烧炭的方式。最初还只以为那不过是一个修饰词,或许就是打开煤气灶的意思。后来再一关注,发现就是烧炭。在他们离开世界之前的挣扎中,难道他们不觉得很呛吗?可能他们用的炭不冒烟,所以没有呛的感觉吧。
问题就来了。人家寻短见要烧炭,可是为什么我们家在冬天烧炭盆时不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问题呢?原来没有想通,到了1987年,回了一次老家,总算弄明白了。原来老家的房子多为木结构,而这样的房子到处漏风。所以冬天即使屋里烧着炭盆,也绝对不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现象。
到了北京之后,冬天感觉特别冷。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说,过去的天气热,而我也觉得北京过去的天气很冷。那时一到冬天,手背上长出的一个东西被称为冻疮,而且还裂口,又痛又痒,很不好受。所以我总觉得冬天很不好过,没有夏天好过。虽然夏天很热,还有蚊子,但还是比冬天好过一点。那时屋里烧煤炉,冬天烧煤球,夏天烧蜂窝煤。烧蜂窝煤是为了做饭,烧煤球才是为了取暖。烧煤球会有很多煤末子到处都是,父母就把这些煤末子敛起来,再捏成自做的煤球,仍然可以烧。但父母很节俭,很少有让炉中的煤火特别旺的时候,几乎没有见过火苗子腾腾往上窜的景象。所以家里依然感觉很冷。学校的教室里烧的是大煤块,为了减少烟雾,所以主要是烧无烟煤。后来才知道,其实烟煤的热效率更高一些,特别是大同块,是烟煤中热效率最高的。有人说,用一根火柴就可以把大同块点燃。没试过,不知是真是假。
当我们从车道沟的平房搬到巴沟的楼房的时候,冬天取暖依然要烧煤,而不是用暖气。后来发现,一单元到六单元有暖气,七单元之后就没有暖气。当时只是觉得我们没有赶上住在前面几个单元里,也没有别的感受。直到很久以后才会有感觉到所谓待遇不公的印象。前几个单元都是学院领导干部和有教授职称的人住的楼房,后来就是普通老师和其他员工住的楼房。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送煤的工人用一块木板,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蜂窝煤,从一层搬到四层。四层也是最高一层了。我看着他们的搬运,就想如果是我来搬,得有多累呀。我肯定也搬不动。那时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级吧。不过,蜂窝煤是烧饭用的。冬天取暖的煤球是怎么搬上来的,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从京工搬到海淀镇后,冬天取暖烧的就是无烟煤块了。跟在车道沟一样,屋里很少有火苗上窜的时候,所以在屋里写字,手指头也是冻得握不住笔,别处说是被冻僵了,而北京话说手都冻“拘遛”了。不过,被冻僵了和“拘遛”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小学和中学的教室也是烧大煤块子,但火苗很旺,感觉到比较温暖。
上中专时,无论是宿舍还是教室,都是暖气取暖。特别是教室,那暖气足得真是让人心花怒放。外面天气无论多冷,教室的玻璃窗上都结着厚厚的冰花,说明屋里水汽足,还暖和。到了文革期间,教室到冬天暖气依然很足,但宿舍的暖气似乎不太给劲。学生们就各出奇招,最多的就是到外面商店里买个电炉盘,再买一根1500瓦以上的电炉丝,自己缠吧缠吧弄成个电炉,既用来做饭,又用来取暖。由于宿舍楼里电炉太多,原本楼里的电闸根本承受不住,保险丝已经无法挂在原来的位置上,因为一放上就跳闸,而且那柔弱的保险丝立刻化为乌有。为了让电流畅通,同学们用硕大的铜丝或者铝丝来替代保险丝。在这样的情况下,停电自然就是家常便饭。
到了工厂,住在宿舍里,那就是别有一番洞天。厂里生产使用大量锅炉蒸汽。所以取暖也就自然用这些蒸汽中的余汽。这蒸汽的压力一般都是在五公斤到十公斤左右,暖气一来,那股子蒸气撞得管子“duang, duang”地响。一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知道暖气来了。宿舍里也是同样。在这样的温暖的环境里,完全可以短打扮而生活其间。地上还得泼上几盆水,一夜之间全部蒸发干净。这还让人觉得格外干燥。如果上班从家里带饭,那放在这样的暖气管子上,没过多会儿,就会感觉烫手,吃个热乎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的生产用烤炉,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有师傅用生米来蒸饭的,照样一点问题没有。
等到自己居家过日子了,又回到了烧煤炉的时代。这时已经有了那种做饭取暖的两用炉,反正都是烧蜂窝煤,冬天夏天都一样,只是冬天煤要用得多一些。那时可以让煤厂送煤。但送煤的经常不到位,为了自家冬天的温暖,我们自己经常蹬着三轮车,到煤厂拉煤。拉一车蜂窝煤能烧一两个月。所以一冬天最少也得自己拉两次煤。那时候年轻,这点事不算什么。
等有了液化气了,夏天做饭不用烧煤了,但冬天还得用煤。只是冬天用煤不光取暖,也可做饭,所以液化气到冬天就能省出不少。这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真到自己住进楼房了,烧煤和烧液化气的时候就算结束了。用暖气这事真是太方便了。只是现在年纪大的人往往等不到开始送暖气的11月15日,就感觉冷的有点受不了。不过,现在有了冷暖两用的空调,还有电暖气,南方称为油汀的,总是能够抵挡一阵。
也问过一些南方的朋友,他们对现在没有暖气供暖很有些意见。他们只能用空调,费用高,也不是太舒服。总让人有一种燥的感觉。他们很希望在南方城市中也能实现集中供暖。原来南方人想象北方的冬天能把人的耳朵给冻掉了。现在南方人不这样认为了,但普遍都认为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过,真的希望南方的朋友早日过上集中供暖的舒心日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