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医院的过度治疗及其他

已有 3017 次阅读 2014-12-1 05:2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女患者,多年来身体不适,主要是头晕,经常仿佛看到天上有大朵大朵的各色花朵,而且还在不停地旋转,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不舒服。想起也起不来,因为已经退休,所以倒不用上班。但她本来是个勤快人,总让她什么也不干,她心里也起急,所以会勉强撑着去做饭,或者干点别的家务什么的。但做完一顿饭,就累得跟什么似的,什么也吃不下。也经常的胸闷、气短,需要吸氧。有时问起邻居中做医生的,那位医生总是说,你这就是更年期。患者问,那这更年期得有多长时间哪?医生说,那可没准了,有的能长达十多年。患者一听,不说绝望吧,也心灰意冷了,有时恨不能想个什么法儿把自己了断算了。

终于有一天,患者倒下了,说什么也不行了,于是马上送到医院,又是CT又是核磁,还做彩超,结论是颈动脉严重堵塞,右侧的颈动脉全堵,左侧的颈动脉堵了百分之七十。这就是说,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再查,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高。接下来的治疗就是降压、降糖、降脂,足一通折腾。但这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血管介入科的医生说,不然就做支架吧。患者觉得这种手术太贵,心里很是犹豫。由于血管多处都有斑块,弄不好哪天就梗住了,所以医生强烈建设至少要做造影来检查一下。

做支架和造影检查都需要往股动脉注射造影剂。这造影剂含有大量的碘,有人说,做一回造影,所输进去的碘,相当于吃二百斤海鲜。患者本身就是过敏性体质,一下子在体内输进这么多碘,万一发生过敏,根本就是要命令的事情。

结果跟做造影检查的医生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先少量地注入一些造影剂,看会不会有什么反应,这就有点类似于注射青霉素之前所做的皮试。刚注射一点少量的造影剂,患者的嘴唇就觉得开始发厚,有点有起来的意思。于是患者赶紧叫医生停下来,不能再注射了。医生一看这样的情形,也觉得万一出了问题,不太好办,结果不要说搭支架,就连造影检查也做不成。

现在这个支架手术,如果用国产的,每个需要两三万,如果用进口的,那就得翻倍,至于翻多少倍我没问过,至少两倍以上。如果一次搭它四五个支架,十几二十万总是要用的。这位患者病房里住的另一位患者,说她这辈子所积蓄的那点钱,全搁在自己身上了。这位大约做了十多个支架,可不等于把二三十万都带在身上了么。

那位过敏体质的患者,既没做造影检查,更没做支架手术,就出院了。可是由于住院也没把病治好,于是只好去求助于中医。有人介绍了一位中医,每周有一个上午在一个药店坐堂诊病。患者连续去找这位中医看了一两年,就喝这位中医开的草药汤。每次都略有调整,花的钱也算不少,一个方子七付药,贵的时候得一千多元。但好歹也比做支架便宜,怎么说也是合算的。汤药中多有蚂蟥、全蝎、土鳖虫之类,活血的加上大凉,反正也是有点悬。

吃了一年多的汤药后,患者又去做了化验,血压和血脂都下来了,达到了正常值,血糖在药物的控制下,也接近达标。更可贵的是,在做颈动脉彩超后,发现左侧的颈动脉已经比过去畅通了不少,而右侧原来全堵的状况,现在也有血液的流通,大约通了百分之三十。以往那种头晕和彩色大花朵等严重缺氧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原来一有胸闷情况就要吸氧,现在也不需要吸氧了。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

如果患者当初不是因为缺钱,不是过敏体质,可能也就做了支架之类的手术。这种强行扩张血管的做法,当然也能让血液循环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不可能使血管的斑块有所化解。而且还得花那么多钱。据说有的时候,在这段血管搭了支架,血液循环情况有了改善,但是如果另一段血管又产生新的斑块,那么还得在那段新发生斑块的血管里再搭支架。这样能无限地支架下去吗?据医生说,人体血管中最多不能超过13个支架。那么如果再有问题该怎么办?没人知道该怎么办,接下来的事就是什么也做不了,而听天由命。

从这个病例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血管病变后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并不只有通过支架手术来解决的这样一个唯一的办法。更不用说,有的不良医院或者医生也不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一上来就让病人搭支架。反正现在手术技术都很成熟,做这样的手术风险也没有那么大。在这个病例中,似乎没有什么很过分的过度治疗。但在前期检查中,有一个三甲医院做了核磁检查,而另一个三甲医院还要坚持再做一次核磁检查。第二个医院的理由是,他们还想更详细地了解一下病人的具体情况。堂而皇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搭支架,现在都是动不动都要让病人接受这样的手术。至少在这个病例中,可以看到,搭支架并不是非做不可的。这位患者没做支架而服中药,至少效果不比支架手术差,如果从长远来看,或者还会好于支架手术。另外,这种治疗也为病人大大节省了费用,而这正是病人所欢迎的。

且不说这种过分治疗是不是恶意为之,至少我们的医院在为患者诊治的时候,为患者所考虑的因素还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也由于对于病情本身的了解和掌握也是有欠缺的有相当的关系。至少,我们在为病人会诊的时候,能不能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大家都来各抒己见,从中寻找出一种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来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47557.html

上一篇:念古文时,到底需要不需要先听讲解
下一篇:中国人富裕起来之后该干点什么?
收藏 IP: 114.250.84.*| 热度|

13 孙根年 刘旭霞 武夷山 曹聪 魏东平 骆小红 徐传胜 陈新 张焱 王春艳 anonymity biofans liheng80680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