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赴沈阳调研侧记

已有 2332 次阅读 2014-5-1 04:2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4年与2008年两次去沈阳调研。2004年那次,先去东北大学开会,会议结束后,我就去601所调研。接待我的是所人事处长。当时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处长帮我安排好住处后,就说,明天再正式开始吧。我在沈阳不记得有什么熟人,只记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有个读研究生时的同学。这位同学是搞人工智能的,但后来在所里当人事处长。所以到沈阳后,我就给这位同学打了电话。说是同学,其实严格说来也算不上。这位同学是自动化所的研究生,但是先期课程如数理逻辑是在我们学校读的。我也是在学集合论和图论的时候跟这位同学一起上课。课程结束后,这位同学就回沈阳继续读研究生了。

跟同学电话联系后,就约我去沈阳的避风塘坐了坐。避风塘似乎是香港的一个地名,八十年代有一首香港歌曲,好像是叫《香港之夜》。其有这么一段歌词:避风塘,多风光,点点渔火让人陶醉,在那美丽夜晚,那相爱人儿伴成双……,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支歌,可是也就这段歌词有点印象。后来去齐齐哈尔,那儿也有避风塘,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连锁店呢,还是自家开的店,但就是喜欢用这个名字。东北那么大,只要没人追究什么知识产权,估计也就无所谓了。

晚上,同学请我吃饭,我问起现在他们所在人工智能研究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同学回答说,也就是baby的水平。只是那是几岁的baby呢?是刚出生的?是一岁的?还是两岁的?最多也就是三岁左右吧。他们所里那时好像也正在研制一种水下机器人,反正进展也不是很容易。

第二天,601所找来一些干部,跟我一起开座谈会,会议快结束时,人事处长无意说起,他们所北航毕业的,有一个宣传部副部长是跟我一个系的。我一听,忙问是谁,叫什么名字。人事处长告诉了我她的名字。我一听,正是当年我带的那个班的学生。我压根就不知道她在601所。我那个班的学生毕业时,因我正准备出国,班主任工作就交出去了,他们的毕业分配方案我也没有参与,所以学生都去了哪儿了我都不知道。人事处长一听我说,她是我的学生,立刻说,行了,后面就让她来接待吧。没过多会儿,这位学生就过来了。我见到她特别高兴。主要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想到,她能当上601所的宣传部副部长。在学校念书时,这个同学各方面都不起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而且他们班毕业后,她很快就结婚了,他们班有的同学说,她生小孩后,感觉特别幸福,好像别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也就觉得这个学生估计也就是整天忙于小家庭的生活了。可是真没想到,她还是很有进步的。正是因为如此,我才特别高兴,这算是给我的一个惊喜吧。

601所,我也给那儿的干部做了一次义务讲座。讲座结束后,这位学生带我参观了他们所的展览室。这个展览布置得还是很有特色的,主要是展示他们所里这些年来研制的型号。参观时,她告诉我说,她的丈夫也是所里的技术人员。她听她丈夫说,前两年,请来俄罗斯的专家给他们上课。说俄罗斯专家的基础就是好,他们根本不用查阅任何手册,就能把积分公式写得一点都不错。这说明他们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我听了以后,也很感慨。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那些年尽学欧美了,而原来苏联高等教育中的合理的东西,也都不分青红皂白都给丢掉了。

2008年,我再次去沈阳考察,这回是跟一个青年教师一起去的。这次去的是沈飞。沈飞的宣传部负责人要请我们吃饭。我想,这次来的时间不长,就想把自动化所的那位同学,和在601所的那个学生一起请来,大家简单地聚一下。一问沈飞的同志,接待我的同志说,他说这两个人他都认识。这下可好了,我赶紧分别给他们俩打电话,他们都很快赶过来了。事情能这么顺利,也是没想到。

第二天在沈飞考察的时候,人家军工任务重,而且对外保密。我们只能看看一些与国外合作的项目,这都是民品的项目。在考察民品车间的时候,也跟车间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当时感觉就是他们的任务特别紧,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正在不断加强,不断规范。我在这些民品车间里拍了一些照片。后来回来给领导看这些照片,领导说,照片里只有车间里的情况,没有你们的身影,不能让人了解这是你们在考察。我没说话。但心里想,我根本就不想让我出现在这样的画面上,我拍照就是要留下我想看的东西,至于我自己是不是在里面,实在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只是因为照片里没有我们的身影,这样的照片领导似乎就觉得不太好用。

在沈飞期间还碰巧看到企业的职工运动会。这样的职工运动会跟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企业或院校的运动会非常相似。总是显得很热闹,而且家属也都来助阵。所以除了热闹之外,也很温馨。

记得第一次去沈阳是在文革中的1966年,是大串联时去的。那时满大街都是黑色的灰尘,天气也很冷,虽然只是刚刚十月底。我们住在东北工学院里,就是现在的东北大学。沈阳给我的印象就是硬和冷。哪儿都像钢铁一样硬,也都像钢铁一样冷。过了三四十年,沈阳完全不一样了。

值此五一劳动节之际,为我们国家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的长子,理应干上一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90261.html

上一篇: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
下一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收藏 IP: 114.250.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