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天气和气候

已有 2951 次阅读 2012-11-2 22:2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气候, 天气

天气这个东东我们每天都会与之打交道,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又很少想到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得到一点常识,说是只是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才会有天气现象,才会有雷电雨雪。再往上就是太阳、风和低温了。
记得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出国,在飞到云彩之上,看到的就是太阳和蓝天,云彩都在飞机之下,所以,想象得到的就是明媚的阳光与碧蓝的蓝天。但是看到飞机上标明的外面的温度,都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而且肯定风力不小。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气温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而有所变化吗?温带的高空,冬季的气温与夏季的气温能有多少差别呢?或者在同一个日子里,赤道上空的温度与北极上空的温度又有多少差别呢?反正我不知道。
气候与温度有点关系,但是好像也不太一样。过去总是听说昆明的气候四季如春,这种赞誉自然是说昆明的气候非常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非常舒适。我没在昆明生活过较长的时间,所以不是很清楚,这四季如春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据我在英国生活的那一年的体会来看,那种没有明显四季划分的日子,其实总让人有一种缺憾的感觉,就是乌里乌涂,让人不爽。
也许,正是经历过四季分明生活的人,才会体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舒适吧。如果一直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恐怕反而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反正,在我经历了英国那种冬天不算太冷,夏天也不算太热的日子,觉得特别没劲。想想看,冬天刺骨的寒风其实能给人一种很刺激而又很振奋的感觉。而且在经历室外的寒冷之后,再进入到有暖气的房间里,感觉格外的舒适,这也算是一种享受吧。同样,在夏天,在酷热中的大汗淋漓,也会让人有一种痛快酣畅的感觉。如果老是憋着出不来汗,那一定会长出痱子来。那个难受劲比热得出汗可难受多了。
经历过四季分明的人,可能会向往四季如春的地方。可是真要到了那样的地方,经历了一年的四季如春,一定会有某种不太满足的感觉。没有分明的四季,这样的日子过起来总觉得缺点什么。时间一长,还是喜欢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冬天有白雪皑皑,春天有百花盛开,夏天有枝繁叶茂,秋天有果实累累。这才叫日子,这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如果像在英国那样,冬天下那么一点点雪,而雪的下面还是绿草茵茵,这样的风景看着就觉得太别扭了,实在是不搭调。
也许,人一到上了年纪的时候,可能就没有欣赏分明四季的心情和身体状况了。到了冬天,他们需要保暖。到了夏天,又需要防止酷暑。到了这个时候,四季如春可能就是他们生活中的渴望了。抛开不够环保的因素来说,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老年人的身体也能对付得了,不一定非要住在四季如春的地方不可。年纪越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可能就越差,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自然规律吧。
有件事一直有奇怪,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文革爆发的那一年,即1966年,大批外地学生在北京串联,接受毛主席的检阅。都到了现在这个月份了,也就是11月初了,那些从南方来的中学生们还有不少打着赤脚。问他们冷不冷,他们都说不冷。看那个样子,他们也不是硬撑着才这样说的,也许他们当时确实真的没有感觉到冷。可是也有南方的朋友说,这第一年从南方来到北方,确实不怎么感觉到冷。是什么原因他们也说不清楚。可是如果第二年仍然待在北方,他们就会感觉冷得受不了,会觉得特别的冷,非常的冷。那别说打赤脚了,就是穿得比北方人还多,也还会冷得直哆嗦。这又是什么原因,我也完全不知道。
南方学生考到北方来上大学,对气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江南的学生,他们的家乡气候炎热、潮湿。所以当他们刚刚来到北方,特别是干燥的气候,让他们很不舒服,有些人就经常流鼻血。而当他们逐渐适应了北方的气候之后,南方的炎热和潮湿他们又不适应了。所以,有不少南方来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争取在北方找工作,而且希望生活在北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原来家乡的气候,已经很难适应了。南方的夏天潮湿炎热不说,冬天的寒冷也是潮湿的。那种潮湿的寒冷浸入骨髓,穿多少衣服好像也不管用。因为室内没有暖气,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都一样,所以那样的寒冷的确让人很不好过。女儿当年在广州上大学,到了冬天,披着被子坐在寝室里,都禁不住直哆嗦。看来,对于在南方过冬的人们来说,是不是也需要设置取暖标准,在南方过冬,也需要有个公共供暖的系统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28720.html

上一篇:不敢冒险,就没有创造力吗?
下一篇:干过的农活
收藏 IP: 114.246.1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