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回忆海淀镇 精选

已有 5206 次阅读 2012-4-1 23: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海淀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以前在新华网写过关于海淀的回忆,今天还想从另外的角度说说海淀。这里说的海淀并不是指笼统的北京市的那个行政区,而主要是指海淀镇。

我们搬到海淀镇是1961年,在此之前,我没来到过海淀镇。来到海淀镇,我们住在西大街,就今天海淀图书城的位置。海淀镇有西大街,有南大街,北边不叫北大街,叫老虎洞。东边就是西颐路了,是指从西直门到颐和园的这条路。

西大街南头与南大街相连处是海淀百货商店,后来改成华奥,现在还有没有已经不知道了。小时候的我们,不太去百货商店,跟我们关系不太大。我去的商店较多的是仁和粮店,每月领粮票都是我去。还有北兴山清真小吃店。北兴山在老虎洞。记得有一年,在西大街又开了一家清真小吃店,结果开业那天,人山人海。因为那天的小吃有年糕和八宝粥。那大约是62年还是63年,困难时期的尾声。西大街南头有一个早点铺,如果买一碗豆浆,除了要用人民币以外,还要给一两粮票。如果买两碗豆浆,也是一两粮票,所以售货员就鼓动大家都买两碗豆浆,这一两粮票花得就比较值。

海淀西大街有一家中国书店,主要是卖旧书。父亲买过很多本英语简易阅读文本。后来才看到,这都是把经典英语文学作品经过压缩改写而成的,而且是苏联人为了教给他们的学生学英语而准备的。中国就把这些简易读本拿过来,把注释译成汉语。所以原来很厚的书本经过这种缩写就变得很薄。我印象比较深的这类书有《混血姑娘》、《断箭》、《雾教孤儿》、《月亮宝石》等。其中《月亮宝石》特别厚,不知原著是不是更厚。我们当时刚上初中,这些书根本不可能看得懂。父亲买了这么多书,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看,还是想给我们看。不过肯定的是,他一定是要在将来要让我们读的。由于是经济困难时期,这些书所用的印刷的纸特别的黄,而且黄到近乎于黑色,还特别粗糙,真要读起来,这眼睛也挺费劲的。后来,我读过John Scott写的一本书,那已经是20岁以后的事了,书名叫《Rob Roy》,是这种缩写本的,读了好长时间,好歹算是读完了。

海淀区委和区政府所在地挨着泄水湖。这是个胡同的名字,并不是在那里有一个什么水洼。那个时候,也是由于在困难时期,讲究劳逸结合。所以一到周六晚上,那里就开舞会。我没有看过,但是,我的同学有看过这帮跳舞的。他们看到一对对男女相拥起舞,就说起这样的歌谣:“对虾对虾,一对两毛八”。反正那帮大人也不理会,这帮孩子还是照样起劲地喊着。

海淀镇的地方不大,但是有多地名。南大街有彩和坊,现在中关村西区有一条路还以彩和坊命名。往东有墨盘居和太平庄,从西大街往南有倒座庙。一般的庙是座北朝南,而倒座庙是座南朝北。西大街与倒座庙之间是南海淀。紧邻西大街西侧的有西上坡和金龙馆。在西大街、南大街跟老虎洞围的的大片地区是驴市口,有果子市,有莺房,有三角地。再往东就是善缘桥。今天那里还有一条街叫善缘街。

那时的海淀镇,最多的树是国槐。这些树都很粗大,夏天一到,巨大的树荫护住街道和院落,走在路上也不热,坐在院里也很凉快。我在海淀那几年,着实被海淀给迷住了。这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说是宝地也不为过。

因为家搬到这里,所以也转学到了这里,就上的泄水湖小学。这的学生特别纯朴,跟我原来所在的某附小不一样。我在某附小时,班上转来一帮从城里来的孩子。本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从托儿所就在一起,大家都是两小无猜。这帮城里的坏小子一来,就给班上的男生跟女生拴对儿,说谁跟谁是一对,弄得男生跟女生就开始生分了,相互之间都不敢说话了,更不用说在一块儿玩了。泄水湖的同学没这么些臭毛病,男生女生在一块儿,说说笑笑,一起做游戏,根本没那么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从泄水湖小学的同学那里,我也开始知道了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在某附小时,大家说的都是普通话,老师基本都是五湖四海来的,南方人居多,普通话还没学生说得好呢。泄水湖的老师北京人居多,一水儿的北京话,同学中也把北京的土话说得倍儿溜,有好多土语我都是从这些同学那儿学的。

海淀镇的西边是六郎庄,那儿有一大片水稻田。在水稻扬花的时候,那种稻花的香味清淡悠远,非常好闻。稻田的周围种着茭白,崭青碧绿,也非常好看。古老的海淀镇衬着乡土年息的六郎庄,真是相得益彰。

海淀镇还在的时候,我每隔几年都会去那儿转一转,看一看,现在改成中关村西区了,老样子都没了,再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镇里的老居民都搬到回龙观那边去了。个别的甚至干脆搬到昌平,离海淀越远越心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54405.html

上一篇:《教研室风波》——到底该不该给2分?
下一篇:适逢清明——说说身后事
收藏 IP: 115.170.4.*| 热度|

12 李宁 曹聪 陈学雷 黄晓磊 张红光 孟津 王春艳 张玉秀 李宇斌 陈安 梁建华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