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教师这个职业

已有 3439 次阅读 2019-9-22 08:5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前些年,有人曾经说,教师不过是一种职业,没有必要对教师提过高的道德要求。不知道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给教师队伍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在教师队伍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猪狗不如的人,犯下了这样那样的罪行。其中对于戗害孩子的罪恶,更是让人发指和不齿。

对教师,到底要不要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这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是人。这和车间里的操作工人面临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工人在车间里面对的多是没有生命的零件或者工件,出了点瑕疵也不是太好,但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会有太严重。出了废品,固然造成浪费,提高了成本,也是带来了损失,但这样的损失只要不是过于重大,对于企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

但是,面对学生,面对孩子,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别说从身体上伤害孩子了,就是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尽管可能是无心的,不留意的,但如果对孩子造成了伤害,那后果都不会不严重。所以,教师对待孩子,特别是小学生,那种呵护是需要细之又细,对孩子更是要爱之又爱。绝对不能对孩子造成一点伤害。

所以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出发点,就是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而也正是很多教师都拥有这样的品质,所以他们教过的学生在多年之后,仍然对老师怀有浓浓的感恩之心。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是因为教师没有把自身的工作仅仅是看作一个职业,而是看成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中国的教育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对孩子的关爱之外,教师又有教导的责任。而对学生的教导离不开必要的严格要求,甚至也不能完全没有惩罚。然而,这样的严格要求甚至于惩罚,同样也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正如父母在孩子犯了一些错误之后,也需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惩罚一样。没有受到过惩罚和严格要求的孩子,不可能真正地得到健康的成长。这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有人发现,有些在小学时非常淘气的孩子,在他们成年之后,往往对自己老师的感情,比当年那些班上的好学生,会更加深切。而且越是那些小时淘气,而长大后又能做出一些成绩的孩子,这种表现也发显得突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正是因为当年他们比较淘气,老师对他们管教得比较多。有的孩子或者因为没有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而老师却意外地让他们得到了老师的爱,因而感受到一种爱的补偿,这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们长大之后,当他们回忆起当年自己小时候的老师对自己的那些一点一滴的关爱做法时,那种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或许,老师当年的做法有的并没有特别的刻意,甚至也是无心之举,但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在老师看来,当年的一些做法只是出于本心,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恩情却能永志不忘。

即使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年也没少训斥,没少批评,但孩子们是不会记恨老师的。别看孩子们小,谁对他们是真心的好,谁对他们只是憎厌,他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孩子虽小,但心灵敏感。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一点也不差。所以是不是真心地对待孩子,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是跟明镜似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必要的惩罚,是教师的必要职责。爱与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爱,只有严,那是残酷;没有严,只有爱,那是纵容,两种极端对孩子都只能是伤害。现在的学校中,特别是在中小学里,教师对学生要提出严格的要求,甚至要做出并不严厉的惩罚,都会冒着较大的风险。这是极不正常的。有些问题是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之所致,有些问题是学校领导怕担责任而所致。这些问题都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现在出现了因为教师的严格要求,或者并不严重的惩罚,而导致某些个别学生伤害自己,甚至自绝生命的做法,不能简单地一味地归责于学校或者教师。发生任何一桩这样的事件,做老师的,都是很痛苦、很难过的。有关方面,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公安等部门,必须严格细致地加以了解,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把事情弄得非常清楚,一个疑点都不允许存在。在这样严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分清责任。如果是学校的责任,或者学校应当承担的部分,学校就应该承担。如果是教师的责任,或者是教师应当承担的部分,那就应该由教师承担。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校方并没有什么责任,教师也没有自身的责任,那么这就不能由校方和教师去承担。这涉及到对问题处理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发生这样的问题,都由校方和教师去无条件的承担,那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样的问题,处理得越粗糙,对学校和教师的伤害就越大,对于孩子以及家长的伤害也是存在的,没有任何一方能得到好处。

以上是教师节那天写的,因为前面排队等待要发的文字较多,要按秩序排队,所以今天才能轮到这一篇。反正也不是应景的东西,什么时候发都可以。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98991.html

上一篇:采访教授伉俪
下一篇:教室里的摄像头
收藏 IP: 221.216.47.*| 热度|

7 郑永军 彭真明 王安良 郁志勇 尤明庆 郭奕棣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