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家与故乡

已有 2697 次阅读 2019-5-30 07: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对于故乡,很多人都有难忘和不舍的感受。但也有的人很小就离开了故乡,对故乡可能也有印象,但并没有太深的印象。或许他们在听到别人谈论自己故乡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会有一种羡慕,但毕竟不是感同身受。

我出生于汉口,在四岁前生活在故乡。后来随长辈来到北京,这一来就是六十多年。哪里是我真正的故乡?对汉口,完全没有印象。对于故乡,印象模糊而零碎。那么是北京吗?或许对北京有着很深的感情,但还是没有那种所谓故乡的感觉。经常有人听到我的口音,总认为我是北京人。而我总在否认自己的北京人。在骨子里还是认同自己的故乡才是我的心灵所属之地。或者我也不知道对于故乡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在北京,我从十六岁起就独自一个人生活,身边没有父母家人。那时并没有感觉有多么孤独,或许是因为还很年轻的缘故吧?

成家之后,整天忙忙碌碌,没有闲工夫想别的杂事。前面总有很多事要做,算是有一些不大的目标。走过去一个,前面还有一个。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快四十岁那年,有机会回了一次故乡,但与小时候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本来对小时候的印象就不是很确定,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说是面目全非也不算过分。所以即便回去待了那么几天,其实也没有什么故乡的感念。

中国人有所谓故土难离的感情。这个故土其实说起来范围很大。可以说是一个村,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也可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里,即使你去的是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与你去国外一个同样也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那感觉仍然是很不一样的。这算是一种什么情感呢?可能不太容易说得清楚。

有的人,小时候在故乡生活、学习、成长,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后来出来读书,或者打工,离开了故乡。这样的人有着较深的故乡情结,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出门在外,所以一到假日,特别像春节这样的节日,他们都是一定要返回故乡去的。如果如我这般,故乡只是一种概念,父母也不在那里,也没有幼时的伙伴,那么即便回到故乡,那在情感上估计也是一片茫然。

家的概念与故乡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小时候,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长大后,自己有了家,那妻子儿女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自己有了家之后,虽然父母之所在仍然也看成是自己的家,但那毕竟与自己的小家还是有所不同的。到了这个时候,在父母的家里,虽然可以随便坐着、躺着,看上去自由自在。但是在父母那里,已经注定不能长久停留。毕竟有了自己的家,那才是自己必须要更为久远驻留的地方。这一点,尽管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但怎么也不可能改变。

家是随时可能流动的,但故乡是不流动的。故乡永远只是一个地方,永远就在那里,永远不会移动到其他地方。有故乡的人一定是有家的。即使他暂时孤身一人,但对家的念想是永远存在着的。而有家的人未必就一定会有一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即使他很想找到这样一个故乡,可能也会让他感到困惑与失望。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大丈夫四海为家。这不仅对自己已经成了家的人是如此,而且对于那些还没有成家,但胸有大志的人也同样如此。他们不愿意受到家的羁留,认为这会妨碍他们去做自己所希望做的大事。有的人为了所谓他们的事业,抛家舍业。有人在嘴上说,这样做让他们对自己的家有所愧疚,但确实也有的人,对于这样舍弃家庭的做法,还是有着相当的勇气的。留恋家庭的男人,可能是一个好父亲,也可能是一个好丈夫。而毅然离开家庭的人,也可以说他们可能会在将来事业有成,但也可能是一个什么责任都不肯负的混混儿。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离不开对故乡的怀念和记忆。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深刻的故乡印象,但至少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国家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而其中那些有着强烈对故乡印象的人们可能这样的认同感会更突出。在远离祖国的人人们想到祖国的时候,很多人的直观的印象就是故乡,或者是自己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人们会想到那个地方的各个方面,想到那个地方的点点滴滴,想到那里的风光,想到那里的美食。甚至当年看上去并不非常美好的东西,在对故乡的回忆中,也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时的人们,会自动屏蔽那些丑陋和痛苦的回忆,而保留着那些最为美好的东西。

不知道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故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许有些方面与中国人是相似的,或许有些方面和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在那些热爱自己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们,对自己故乡总是会有更为深厚的感情的。我想,这一点无论对于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吧?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81954.html

上一篇:为新中国七十年所作(一)
下一篇:读鲁迅小说《肥皂》
收藏 IP: 114.241.8.*|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