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听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的时候,当时在讨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问题,但嘉宾们后来说到欧洲一体化问题的时候,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欧盟在冷战结束之后,吸收了一批中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加入欧盟。在这个时候,德国资本做了大量的功课。他们详细了解了中东欧各国自身的资源、人才分布情况,了解了各地区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德国资本后来进行了定点式的进入。如中欧经济略为发达一些,产业水平也较高一些,那么德国资本就有意识地抢先进入这一地区,投入大量资本,收购这里的企业,用重金收罗那里的人才,为德资本所用。而东欧中的一些偏于落后的国家,德国资本就完全不屑一顾。德国资本的这一做法,表现了德国资本的精明。能给我带来利润的,我照单全收。而没有什么利润空间的,就弃之不用。德国资本的这一做法,加大了中东欧国家相互之间的产业差距,经济状态的差距,就业方面的差距,当然,也就是贫富之间的差距。
用资本的眼光来看,德国资本的这一做法完全没有问题。资本就是要获得利润的,能赚钱的才干,不能赚钱的当然就不去干。但是,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下,与中东欧的16国进行了16+1的合作与协商,并没有像德国资本那样厚此薄彼,而是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比如,在塞尔维亚,有个钢铁企业已经难以为继,两个高炉,当时只能开一个,另一个被迫闲置。而中国人来了后,进行了相当资金的投入,把两个高炉全都用于投产。有人会问,那么原来为什么只开一个高炉?当然因为这个厂的产品没有完全的销路。那么中国人开通两个高炉,其产品就有销路了吗?没错。中国人来了后,该厂的钢铁产品在用于本地与周边地区的高铁的铁轨上,完全没有问题。当然,中国的高铁现在也还只是在投入,短期内也不会有利润进账。但中国人还是要做这件事。因为中国人的眼光要看得更远一点。现在的生产状态,能够维持成本不亏损,就已经很好了。中国的理念是,先不忙着赚钱。如果把企业维持下来,也就维持了塞尔维亚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水平,对于整个塞尔维亚的经济是一个有利的保护。当中国在周边地区再进行投资或者建设时,这个厂的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企业就会由成本的持平转而盈利。这就是中国人的思路,这个思路不同于德国资本的思路。
对于中国人的思路,德国资本开始时不太理解。在他们看来,有钱赚的才有用。一时间没有钱赚的就没有用。而中国人看到的是,暂时没有钱赚,不等于将来也没有钱赚。你现在帮助了别人,其实也就是在帮助将来的自己。这就是所谓双赢与互利的理念。
中国的资本也是要盈利的,也不是慈善的奉送。但中国的做法是要大家都有钱赚,不是我鼓着而让你瘪着。大家的互利双赢才能带来合作的长久。单一的只进不出,只让自己合适而不顾他人的损失,这样的盈利也是很难持久的。这样做的前提,第一是中国企业有着雄厚的财力,至少会有国家银行的鼎力支撑。第二是中国企业有着更为远大的眼光,做生意要做长远的生意,而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
前两年,当欧盟成员的希腊出现财政危机的时候,希腊呼吁欧盟予以救助。当时的德国等欧盟主流派都在指责希腊人懒惰,认为希腊已经无药可救。欧盟几次给希腊的贷款,做得都很勉强。而希腊的还款期限也是一拖再拖。当欧盟以及希腊自己都觉得希腊无望的时候,中国人接手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对其进行投资改造。当时欧盟对中国人的这一做法嗤之以鼻,认为中国根本就是无效投资。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却让欧盟大跌眼镜。中国改建的港口接纳了大批希腊人就业。而这些希腊人,并不如欧盟主流所想象的那样,如何懒惰,如何惫癞。相反,他们开始接受了中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并不觉得中国人的工作节奏会让他们难以忍受。
中国在中东欧是这样做的,在非洲也同样是这样做的。而且在非洲,中国做的是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考虑问题。像非洲这样产业不发达,没有优势产业,更没有高端人才的地区,像德国资本是不可能在这里进行大量投资的。资本的本性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中国企业从这种暂时的蛮荒看到了巨大的潜力。正如过去的有个段子说,一个岛子上,人们都不穿鞋。而两个不同的推销员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一个认为,鞋子在这里没有市场,而另一个则认为,这里大有可为。西方资本就像前一个推销员,而中国则是后面一个。当然,有现成的市场,做起来当然省事,效益来得也快,但潜力有限,很快就会把资源耗尽。而在看上去蛮荒的地区,其实有着无限的潜力,当然开垦起来就会费时费力。可是对于勤劳的中国人民来说,从来就不怕吃苦受累,所以越是这种看上去没有什么油水的地方,中国企业就会越有兴趣。
这里,当然不仅仅只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问题。这里也有社会主义的中国自身的雄心壮志,有自己的战略谋划。中国很清楚,如果只顾自己,只想着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不知道开拓更多的领域,那么这点小利益很快就会被榨干了。所以,中国要想可持续性的发展,保持长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目前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样的做法,就不可能允许让中国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西方资本正是这种相当自私的做法,而这种做法也必然导致西方资本的衰落与乏力。
对中国来说,现时确实还不可能丢掉资本这个杠杆,但中国正在改变着资本的某些属性。这是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必然做出的选项。如果中国不给资本做这样的改变,那么中国将来就会与西方资本一样,后继乏力而陷入危机。中国这样的改变,不仅让中国经济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带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维持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改变在老式的资本主义思维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国正在开拓一个新的模式,这是不是会导致现行资本主义模式的变化呢?我们走着瞧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