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生,选择一个大学生独立精神的话题谈点个人认识也许有点积极意义。
大学生独立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似乎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大学生独立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必须认真对待,它小到影响一个家庭的稳定,大到关乎国家民族兴衰和发展。大学生独立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其中健全和健康的独立人格是关键,这是个大题目,教育专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研究学者,主要针对一些与大学生独立相关问题谈点具体感想。我们常常悲情地看到发生在大学中的一些凄惨事件(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因报复杀死班长及云南马加爵事件等)。这些施暴者一般缺乏健全和健康的独立人格,做事不顾及后果。因此,我们社会应当协助大学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和理性独立人格的文化氛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关心大学生独立品质人人有责,仅靠学校的宣传和教育是不够的。
我一直在大学工作,也偶尔注意观察大学生“独立意识”方面呈现的“众生相”。近些年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经常看到让我心痛的场面。有的父母亲满头大汗手提肩扛大包行李,而旁边的儿子或女儿甩着双手,或手拿一个小包悠闲自得地跟在后面。今年清华大学为了在新生报到时让他们感受一点独立性,让学生自己完成报名所有入学手续,一条象征“独立”的警戒线将家长隔离在外,这个举措虽小,但值得赞扬和提倡。刚看到报道浙江大学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我们不能孤立谈论大学生的独立精神问题。因为,一个大学生独立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自小逐步形成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独立精神的树立要从“娃娃抓起”。经常看到我们媒体报道,国外发达国家的家长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就有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例如小孩一般摔倒通常是自己一边哭一边爬起来,然后家长再抱。18岁是一条孩子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硬杠杠”。插图照片是爱尔兰都柏林街头孩子们在做一些“危险”的攀岩和高空溜索体育活动。从家长排队的阵势看,孩子们对这些活动是“趋之若鹜”和“热情高涨”。这是我们今年在爱尔兰都柏林休假时偶尔路过拍摄到的场景。这与我们大多数小孩从小受到几代亲人精心呵护和参加一些与培养独立意识关系不大的活动完全不同。这些活动主要有几类:第一类是以应试为主的课堂书本学习为主(现在已经延伸到幼儿和学前)。这类学习无非是将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习内容前置而已,而且当孩子们正式开始学习时,重复的学习内容还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第二类是各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技能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舞蹈及戏剧等,与劳动和科技沾边的活动不多;第三类某些所谓培养天才、偏才和怪才项目。典型的当属奥赛类项目,这类项目违背基础教育发展规律,是一些学校领导的政绩工程,同时满足一些家长的虚荣心和升学加分需求。试想如果天才能够这样培养出来,多少年来,我国岂不是天才满天下。这几类活动过程大部分是由家长全程陪同,精心呵护,没有任何与锻炼“独立意识”沾边。这些活动之所以受到很多家长的积极响应,这与社会上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误解和政府部门相关管理缺失有关。人们错误地将体育、音乐、美术、舞蹈及戏剧等单项活动等同于一个初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始终认为,对于学龄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综合素质应当主要体现在常规学习之中。我回忆起几十年前,我们儿时的快乐学习和生活。我自己是13岁离开父母,在70多里外读初中。那时劳动、体育、音乐、戏剧、舞蹈一样都不缺,学习游玩两不误,那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此外,即使是选拔竞技体育比赛选手也不应该让孩子们过早脱离正常的学习阶段。这从我们一些国际体育比赛得奖选手退役后无所适从,生活贫困情景可以看到这些措施带来的恶果。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升学加分措施加剧了这些明显带有功利色彩的活动,有的甚至为此而造假,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依据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推测,大学新生入校一般年龄位于18岁以上(6+12),低于18岁的学生极少数,这与我教的学生资料中显示的年龄一致。18岁年龄已经成年,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年龄。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而是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因此,培养大学生“独立精神和品质”名正言顺、顺理成章和刻不容缓。
体现大学生独立行为和精神具有非常复杂的多元特征。除了大学生“独立人格”这个重大的议题外,大学本科期间与独立相关事情可以体现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三个方面:体现在学习方面的独立性,主要包括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是区别于中学阶段被动(或应试)学习的显著特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能力,自主选择与多元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自主选择课外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等),自主选择科技活动,主动选择交流对象,主动选择和教师交流等。每个学期的假期安排更是锻炼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充分展示自己或小团体独立自主从事各种有益活动的能力和风采。经过这些自主活动,大学生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是大学生本科阶段得到的最为宝贵的,且受用终生的财富,它比具体知识更重要。体现在生活方面独立性,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一个大学生理应生活阳光,而不是邋遢。对于家境贫寒学生,如果自主生活能力强,依然可以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让自己生活的很阳光。应当充分释放出中学阶段对父母及其他亲人的过度依赖。然而,我也看到,有的居住本市的学生依然难以摆脱父母亲的呵护,这是值得注意的。体现在社会方面的独立性,要培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荣辱不惊的心态,规避和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一位大学毕业2年的学生在深圳新华书店光天化日之下被抢,门口就有保安,只要一喊,窃贼可以当场被捉。但由于缺乏应对突然事件的反映能力,且心理素质较差,被抢劫场景吓蒙了,让窃贼逃之夭夭。
总之,培养大学生独立精神和品质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全体教职员工通力合作,更需要全社会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既要教育家们从理论上深刻阐述大学生独立人格形成的社会基础,更需要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循循善诱,从细小处入手,切忌“假、大、空”和“虚无缥缈”的说教。个人拙见,敬请大家参与讨论。
刘庆生 2012年8月23日早上 于武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