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赵州桥的:“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85.htm
每次桥梁事故之后,赵州桥总是被请出来,用途基本上就是用来支撑这个观点:“赵州桥存世千百年而不垮,现在桥梁太脆弱了,工程质量必有问题。”
而中国的工程好像确实也不大争气,屁股总是不大干净,所以这种观点总是被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政府的公信力似乎总是没有底气让人不质疑。
但每看到这里,我就想说上句:——但一直没说,因为我知道说出来必然要挨骂——“平心而论,拿赵州桥来和事故桥梁比较是否有点不合适”。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赵州桥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赵州桥之所以被拿出来比较是他的1400多年,而我认为拿它出来比较不合适的恰恰也是因为这1400多年。
自古至今,中国修了很多桥梁,幸存者寥寥无几。那一个经过1400年自然选择后,硕果仅存的一座桥和出事的桥梁作比较,好像确实有点不合适呀。
这样揣摩可能有点无耻:“李春师傅可能还修了李州桥,张州桥,但是他们去哪里了呢,是不是也是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垮了呢?” 显然古人的信誉是比我们高的,怀疑他们的工程质量是不对的。那同样是李春师傅修的桥质量应该都类似,这些桥去哪里了呢?这些桥应该是不适应自然的选择,被淘汰了;而赵州桥的基因突变得较好,恰好通过了自然选择。
此外,百度百科中介绍:赵州桥已经在1961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早已经不通车了。赵州桥1000多年遭受的荷载水平与而今的交通负荷相比,相差太远了。当然这样比较恐怕也有点不大公平,因为现在的技术水平是高于过去的技术水平的,所以承受负荷的能力也应该要远高于过去的。
所以桥梁出现了事故之后,首先是要分析原因,可能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方方面面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之后再追究责任。而不是言必称赵州桥,以此为据就质疑工程质量。(虽然经常都质疑对了)万一哪天赵州桥垮了,咱们咋办呀!!
顺便说一点:中国总喜欢说“尽快查明事故原因”。这个“尽快”和“查明”明显是矛盾的,我们不能故意拖着不查,但也不能为了“尽快”就查的潦草。持这种观点的就是想:总想着快点公布结果,快点把事情了了,万事大吉。这不是对待事故的正确态度,这对技术进步也没有任何帮助。这样只会让事故一次接着一次重演。
PS:今天下午和我系95岁高龄的老教授还谈到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他直接亲历了这两个桥的建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