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文的题目所说,就本人的了解,当今对待科普工作的一个很严重的误区便是:将科普当做是一件善事。在此次关于《它们》的讨论中,这种现象也随处可见,我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但事情果真应该如此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你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手艺不精(可能是个裁缝刚刚转行),理的结果是发型很难看,你质问理发师为什么给理成这样。旁边一个人却跟你说:“知足吧,要是没有他给你理发,你不就得跟陈丹阳一样‘破着头发’么?”
以上的场景不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是因为我们知道,顾客虽然在理发这一行为中受益,但这对理发师来说只是他选择的工作而已。一个人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把本职工作做好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顾客向理发师购买理发的行为,并不是理发师对顾客的恩赐。理得好顾客夸奖两句,甚至给些小费,理得不好埋怨一下,也都是天经地义。
以上这些听起来像是废话。但让人奇怪的是,当提供的服务由理发变成科普著作,许多人的判断标准就发生了变化。科普作家说到底只是一种个人选择的职业。写科普文章的作家和写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都是卖文为生。如果写得好,受众愿意看,书籍卖的好,稿费高些,收入多一些,也都顺理成章。
但如果某部科普作品写得不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存在基本的科学硬伤、或找个骗子来当主编,有人要批评几句,一些人便不自觉地以“虽然存在问题,但毕竟推动了科学普及”作为理由为其辩解。而且在对科普作品做业务批评时,这几乎成了为被批评者辩解的万能理由。其中隐含的前提便是:科普不是一项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做善事。
对不参与科学知识生产、加工、销售的普通民众来说,比这种误区更为常见的一种误区便是: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是在做善事。混科学网的人大部分都从事科学的相关工作,在这方面大家的认识还比较清醒,即科学研究只是个人选择的一种较为体面的工作,没有也不应该对其有什么自我崇拜的心理。但为何当问题转到科学传播领域,科学工作者会犯和普通民众一样的错误,认为科普作家写科普是一种善事?
本人认为,一项工作是否对社会有意义,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是否在做善事是需要严格分开的。科普本身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事业,但科普作家从事科普写作,只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工作(即使确实有人是抱着传播科学的高尚目的从事科普写作的,但另一方面同样有人只是为了圈钱才混进科普圈,两相抵消,并不表明科普比别的工作更高尚。),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求一个人必须遵从基本的科学规范,且经受别人对其的业务批评。正如我们不会标榜一个蹩脚的言情小说家“丰富了大众文化”,我们也不应该在科普作家受到业务批评时,无视其本人是否犯了科学上的错误,找骗子做科普书的主编是否与科学的求真相违背,而是用做善事这种万能理由为其辩护。同理,当一个骗子试图以挂名主编科普书多捞一把的时候,也没有理由美其名曰“以社会名人推动科普”,将其美化为什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7503-642329.html
上一篇:
难道饶毅教授是绿色和平派来的卧底?下一篇:
看民国学者如何吐槽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