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好书推荐-《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

已有 8695 次阅读 2009-2-5 13:23 |个人分类:时效网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剽窃, 科研道德

好书推荐-《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

怎样当一名合格的科学家呢?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看的是何传启翻译的版本。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科学研究人员而言,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等问题的学习都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感性学习得到的。相关的知识可能既不准确,也不全面,本书是一本严肃讨论这些问题的书籍。这本书大致上要告诉科研工作者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责任,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比较棘手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引言
二、科学的社会基础
三、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
四、科学中的价值观
五、利益冲突
六、发表和公开
七、荣誉分配
八、论文署名
九、科学中的错误和疏忽
十、科学中的不轨行为
十一、对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反应
十二、科学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十三、参考文献
十四、附录:案例讨论

我觉得文章中的很多观点和案例值得科研工作者去学习去体会,并将其活学活用到科研实践中,尤其对于年轻的刚入门的研究生更应该阅读,更具有教育意义。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是对于科学道德以及利益冲突问题,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每件事情可能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科研道德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化,而且任何问题都需要放到一定背景和环境中去考虑。相信作者也坚信这一点,因此作者指出“集体的仔细讨论,也是使用本书的最好方法。”。另一个问题就是考虑问题要同时考虑国际接轨的大环境和每个人生存的小环境。本书主要是美国科学研究人员所写,生搬硬套直接将他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合适的,比如说待人处事上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科研工作者阅读的书籍,尤其是中国的研究生们。这个群体在这方面的知识一般都比较贫乏(我也是其中之一),导师几乎是他们唯一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管道。鉴于中国博导和硕导带学生的数量,如果一个导师的科研道德比较差,就会有很多学生被误导。如果青年学生能够通过这本书很清楚的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不能做,做了以后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我认为他们可能就会自觉自愿地抵制某些不合适的行为。最起码他们不会被人蒙蔽,也没有理由说自己不知道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这对于中国科研事业是很有好处的。

具体到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读起来有些晦涩,需要耐心琢磨一下才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但瑕不掩瑜,文中的案例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品。我个人很喜欢作者精心描述的十几个案例。尤其对于案例7,尽管我基本上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高级研究人员设计并开始了一个项目,一个中级研究人员被邀请参加,主要的荣誉应属于高级研究人员,即使获得新发现时高级研究人员不在现场。”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会不会大大削弱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呢?对于“脉冲星发现”这个案例,我还是觉得贝尔的贡献还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想法和实验设计固然重要,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以该书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对科学的贡献,不是以论文数量为计量单位的,而是以对理解科学有何重要意义为标准。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458-213019.html

上一篇:科学与游戏-玩《孢子》游戏纪念达尔文诞生200周年
下一篇:转贴:关于信噪比以及向已知信号添加噪声的心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