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ueism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isme

博文

中西医结合 感谢一路有你 精选

已有 4535 次阅读 2015-7-22 20:38 |个人分类:人文社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华医学会, 一路有你, 陈可冀, 一百周年

中西医结合   感谢一路有你

                 —— 中华医学会前辈们给我的气场与力量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我於1954年自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任内科住院医师(助教),1956年初奉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高干外宾治疗室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华医学会,当年适值中华医学会在东四旧址召开第18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华医学会的会议,当时傅连瞕连任会长。在这次大会的第一天上午,最后的一个学术报告是周金黄教授和朱颜医师合作的“中药牛黄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这一报告对我日后研究方向和思路甚有启迪意义,使我认识到中医药学术进步,临床之外,还要搞清楚机理。朱颜教授因被批判为所谓“中药研究必须耗子(小白鼠)点头问题”,从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调到西苑医院担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因在同一个医院,我们过从甚多,当年大内科每周一次的临床病例大讨论他一般都参加。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也多次邀我到他家交谈和议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他对中药补益药尤感兴趣,对谈受益良多。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瞕负责领导会议代表的保健任务,他在卫生部召开的有关八大代表医疗保健任务会上,严厉批评个别保健医生在代表刚来报到就开出很贵重的中成药(含鹿心等)的问题,费用很高;他嗓门很大,福建长汀口音很重,大声斥责,语重心长。我那时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做一名好医生既要有责任心,还必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才行。岁月悠悠,斯人已去,我至今尚念念不忘。前年到闽西,特地专访了福建长汀傅连瞕的故乡,还去参访了他曾任院长的汀州教会医院,感触良多;同时瞻仰了近处瞿秋白同志的就义处。

1992年,吴阶平院士要为中日建交20周年医学大会作学术报告,会议筹备组找我起草此学术报告论文。吴阶平院士(中华医学会第19届会长)很认真,几次电话交代写作要点,报告题目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特点及其进展”,英译稿发表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3年第2期上。原题为“Clinical Features and Research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吴阶平院士打来电话要我把Research 改为Investigation,意义更为实际而深刻。这使我后来便很注意阅读美国出版的JCI(Journal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这份杂志的临床试验水平很高,Investigation这个字教育了我,十分有启迪意义。

吴阶平院士对中西医结合很重视。他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为期两届,我当年也连任三届中国科协常委,我们在每季度开会时常常念叨有关中西医结合对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与我的中医药学业师、著名中医学家、五届人大常委、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岳美中教授交谊至深。1957年,他们曾联袂出访日本;1962年起,受周恩来总理派遣,又多次一起与方圻教授、胡懋华教授等为印尼苏加诺总统治病。1969年,又一起与陶寿淇教授去越南为胡志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吴阶平很欣赏岳老的中医专业水平和对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开放心态。岳美中教授除曾任中华医学会付会长外,还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付会长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1997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吴阶平院士还亲自到会宣布大会的正式开幕,那次到会的中外来宾约千名,陈竺院士应邀在此次大会作了三氧化二砷治疗粒细胞白血病的精彩学术讲演。

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信念与很多前辈的教诲及友谊相关。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委的方圻教授是其中的一位。他曾主持我的一位研究生“延胡索碱抗过早搏动临床研究“的学位论文答辩,其评论发言深刻而中肯,这个研究生现已任职多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上述论文后来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3年)。我自1979年起,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并几次续聘至2009年。很巧的是,1983年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科学研究会议时,与方圻、毛守白教授一起参会,会后并由使馆人员带我们一起在马尼拉游览。我的一篇介绍中西医结合进展的英文讲稿(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另一会议上的发言),也得到了方圻教授的热情指点。

我也十分怀念扶植或支持我成长的几位我国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包括邝安堃、吴英恺、陶寿淇、黄宛、钱贻简、张锡钧、翁心植等多位专家。吴英恺院士虽是胸心外科学家,但他是极为全面的临床医生,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水平很高,敢于出手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及其学术进步。1959年,他组织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一天上午只有三个大会学术报告,黄宛教授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邝安堃教授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以及我的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治疗展望;当年我才29岁,但吴英恺院士很鼓励我,要我去讲。1978年,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吴英恺院士被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我被选为常务理事,他指定我兼任心血管病分会秘书,并前后任第1-4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先后为吴英恺、陶寿淇、方圻及顾复生教授。我记得在太原会议前两周,吴英恺院士曾在阜外医院召开一个小会,黄宛、方圻、蔡如升教授、阜外医院办公室的朱里同志及我等参会,讨论筹备创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他在会上给我们展示了卫生部副部长兼保健局局长黄树则用毛笔书写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名时,很有满意的神情,这份杂志刊名题字现仍沿用。吴英恺院士事业心强,领导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也十分得力,可谓成果辉煌,我也在其中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他甚至还亲自跟随蒲辅周名老中医看病,以了解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等病用些什么方剂的临床经验。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成立时,第一届主任委员是黄树则副部长,我当时被选为常委,他为我与李春生教授合作订正评注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的老年学专著、宋代出版的《养老奉亲书》作序,鼓励我们后辈。以后我在牟善初教授、王新德教授几次劝说下,同意被选任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以及第七届名誉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有关老年医学和老年学的香山科学会议。

黄宛、陈在嘉教授非常支持冠心2号中药复方研究,我们曾联名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2年2月发表“精制冠心片(即冠心2号)双盲法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疗效分析”,此文被我国循证医学界共识为是我国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领域第一篇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论著。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的翁心植教授,长期任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他思维敏捷,走笔快。我1981年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亟需学术界公认的专家发表意见,谈谈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看法,我们约他撰稿,有人则劝他说中西医结合是“是非之地”,不写为好,但他还是积极地应邀为我们撰文发表,讨论研究方法,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对我们支持甚大。钱贻简教授曾和我一起参加赴甘肃武威地区的北京医疗队,为期一年,我们二人都是医疗中队的领导,有时寝处一室,相处甚欢,结成亲密的友谊;他多年兼任Chinese Medical Journal 总编辑,并负责北京医院内科临床保健任务,必要时,也常邀我去北京医院会诊。受这些老一代专家智慧的激励,我因此又於1995年创办英文版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Medicine”(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以推进国际日益兴起的结合医学的发展,此杂志国内外编委约各占50%,现SCI-IF 为1.401;原吴阶平院士为名誉主编,因吴阶平院士病故,现又邀请了现任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院士和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院士续任名誉主编。陶寿淇教授生前曾与我们合作观察中药附子的一个成分去甲乌药碱的提高心率作用,他能在心电示波屏前盯着观察其是否具有阳性作用历一小时以上,其远离浮躁、脚踏实地的精神,十分感人,令人折服;该文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0年第2期上,。

我对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研究整理成的《清宫医案集成》一书,2012年获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初版当初,邝安堃教授生前曾热情洋溢地为此书作序,叙及曾在有关会议时与我同寝一室的学术交谈感受,谈到结合其本人过往受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任命为也门等国家政要疗疾之邀请,感到此类传承之著作具有拓荒的意义,以及继承与发扬的价值;联系到他曾注意到的国外一本《病夫治国》一书记录罗斯福、丘吉尔等医疗经历的特殊性,建议我要进一步做好清代原始医药档案的整理研究工作,勉励有加,我於此看到了这些老一辈医学家提携后进的胸怀与操守。

2007年,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付委员长、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院士到会讲到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突破点,但也是一件十分复杂和艰巨的事情,却是大有作为的;他的讲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2013年,在北京京西宾馆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付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教授也到会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在医疗卫生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激励了全国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科学工作者。

2014年3月2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讲演及院士高峰论坛上,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付委员长陈竺院士作了题为“建立东西医学融汇的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报告,高屋建瓴,指明了中西医学融汇走向世界的光辉前景。我在大会的报告强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临床优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介绍了流感及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我们响应陈竺会长的倡导,表示要为进一步发展中西医团结合作、为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每当我缅怀以上帮助我成长的中华医学会的老一辈杰出的医学科学家,时常心潮不能平静,时怀感恩之心。我今虽年事渐高,但愿平生竭力学习他们的爱国和治学精神、以及热爱中华医学会集体的精神,在世事纷繁中接受砺练,敢於自持和勇进,主宰自我,超越自我,锲而不舍,推进中西医精诚合作,在医疗与科学技术研究上优势互补,以便为社会民众服务得更好。

作者简介:陈可冀(1930- ),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原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

注:该文为陈可冀院士为中华医学会成立一百周年撰写的回忆文章,已经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登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8751-907382.html

上一篇:多效药片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证据、评价与思考
收藏 IP: 114.111.166.*| 热度|

6 袁海涛 王荣林 李土荣 黄永义 黄仁勇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