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1987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ren198723

博文

从古筝和古琴的差异谈到现今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已有 5986 次阅读 2011-8-28 16:0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化, 道德, 音乐, 民族复兴, 汉服

    古筝的声音大而清脆,很动听,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现代文艺表演时若涉及到中国古典元素,也多能看到古筝的影子。
    古琴声音小,但是浑厚悠远,给人谦谦君子的感觉。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最好的归宿。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所谓琴者,娱己不娱人。
    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古筝固然悦耳,古琴则要用心去品味。
    打个比方,古筝如"花旦",古琴自古则是"君子"!
    筝和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琴是集中华传统文学、美学、哲学、音乐精华之大成者,但因其深邃的思想意境不易为人理解,故而知音难觅。
    筝比较通俗化,雅俗共赏。 
    听琴让我想到了孤崖上的傲梅,空谷中的幽兰,浮云下的竹海......琴总是孤独的,但遇上知音时又能迸放出耀眼的火花。
    筝是花园里牡丹,晴日下的杜鹃....
 
 
 
    有时和人提到古琴,人们第一反应是古筝的形象,这每每让我感到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竟不知本民族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何其悲哀!这莫不是对文化的亵渎,当古筝二胡这样的乐器流行于世间,以通俗音乐被作为中国古典乐的代表,这将编钟、箜篌、古琴、箫等天籁雅乐之置于何地?想我泱泱大唐之时,秦王破阵乐响彻四海内外,如今谁人得知?
今可食包穿暖,切勿贪口舌之余,作为龙的传人,是不是应该想想,继文革大灾难后,应该吧我们民族的文化复兴起来?
    兴我华夏,先正衣冠,而后知礼仪;工商雅乐,骑射六艺等皆不可荒废,不要当我们提及自己民族文化时,需要用“民族遗产”这种悲哀的辞藻。
    为什么当苗族、维吾尔族等同胞穿起民族服装时我们觉得好看,而我们汉族人传奇汉服来,多数人先想起的是古装?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旗袍是汉族人的传统服装!即使民国再怎么流行,旗袍穿上也很显身材很漂亮,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旗袍是满族人的服装而改良来的啊!
    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等这些著作集结了千年的文化,在学校里远远比不上英语重要!想想我们小时候学的语文课,这些精华在课本中占了多少分量;诸如“飞夺泸定桥”这种虚假战争记录占了多少?再看看现在中小学孩子们在学些什么?只教高分不管道德的教育,现已在社会上造成的悲剧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音乐,当然不只包括乐器演奏,歌曲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但是,纵观现今乐坛,那些哗众取宠的歌曲,那些毫不押韵毫无美感的歌词,配上只是为了炒作却不管污染别人耳朵的行为,实在可耻。我认为玩音乐只要能宣泄个人情感并且能引起人的共鸣即是好的,此情感并不一定要规定是积极的,甚至是“红色”的,音乐而本自由,不要规定但绝不要口水!

此为古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9051-480483.html

上一篇:一些关于玫瑰花的想法
下一篇:关于玫瑰的想法(续1)
收藏 IP: 112.91.131.*| 热度|

6 许培扬 武夷山 白图格吉扎布 孟津 guoshuangping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