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对学生劳动的尊重——一件关于山农大的珍贵历史纪念物 精选

已有 7144 次阅读 2016-4-21 08:0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碑文, 捐献, 李振声, 山东农学院, 建校劳动

对学生劳动的尊重

——一件关于山农大的珍贵历史纪念物

山东农业大学在农业院校中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在如今健在的农学家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先生是最杰出者之一,这位小麦专家就是山东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的旧称)1951年的毕业生。大家知道,如今山农大是在泰安的,不过,在1958年之前,山东农学院的校址在济南,就在如今的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如今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主要建筑仍然是山东农学院遗留下来的。

不过,山东农学院搬到洪家楼也是“济南解放”之后的事情。初到洪家楼,建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如今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六号楼的墙体,还镶嵌着一块纪念当时山东农学院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建设该楼的石碑。

      由于石碑砌在墙体,六十多年来日晒雨淋,风吹沙蚀,想完全看清石碑上的所有字还是要费一点劲的。我把它拍下照片下来以后,放大了仔细辨认,得到该碑上的文字如下:

是楼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兴建。本院学生掀起爱国捐献劳动建校运动。农艺、森林两系第二级(一九五一年级)学生挖土六十二方,以义务劳动纪念毕业。在校各系学生挖土二百九十七方,运木料一千二百八十四根,将应得工资二百零九万四千元全部捐献。爰誌楼基,用留纪念。

碑文用白话文写就,很容易看懂。但是,从中能够了解到一些当时山东农学院的一些情况。

当时的山东农学院看来还是二年制的,至少农艺、森林两系是如此。碑文中“农艺、森林两系第二级(一九五一年级)学生……以义务劳动纪念毕业”说明了这一点。

据山东农业大学网站的“校史沿革”:1947年山东省立农学院在济南原公立农专旧址宣告成立,设有农艺、园艺、森林、农业经济四个系,后改名为山东农学院。

碑文证明了当时的系的名称与“校史”记载一致。如今,网上关于李振声院士的介绍中都说他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看来严格地说应当是毕业于“农艺系”。他也应当是参加挖土劳动的毕业生之一。该校的农学系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称呼。

从碑文可见,当时学生精神面貌非常好,“掀起爱国捐献劳动建校运动”。盖楼房挖土方是一个苦活,大学生干这样的活不容易,他们大都为较为富裕家庭的子女,至少不会赤贫(当时能够读到高中毕业的学生就极少),现在的许多学生就未必能够或者肯去挖土方,而更要命的是如今的家长一定会火冒三丈的。

从常识知,在1949年以前,学校的学生数都不会多。一个系每年的学生也就十几、二十来人,而大学生的人数又是不可能迅速增加的,即使增加得多些计,我估计当时每个系的毕业生多说也就二三十人罢了。临毕业之前,以挖土六十二方作纪念,真的不容易。

盖房子应当是承包给建筑商的。挖土方、运木料都是从建筑商那里挣钱,所以才会有“应得工资二百零九万四千元”这一说。所以,这种劳动绝非今天学生劳动的“糊弄一下”、或者扫扫地、捡捡垃圾那么轻松。

“二百零九万四千元”,这里的货币是人民币的“旧币”,我小时候就是使用这种旧币的,1955年兑换时,一万元旧币兑换一元新币。所以二百零九万四千元大致等于后来的二百零九元四角。但是,考虑到这是挖土三百多方和运木材一千二百八十四根的工资,当时的货币还是比较“值钱”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学生们的劳动应当说是货真价实的。

学生大学毕业,用建校劳动来回报母校,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校学生参加劳动,也很应该,但学生的劳动也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像这样把学生的捐献刻碑留在墙体的行为就是对学生爱心劳动的尊重。后来的学生,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60、70年代,都是参加了极大量的无偿劳动的,不少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可是,却极少得到这样的尊重了。当时极左的社会舆论认为这是应当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这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必须做的。不但得不到尊重,而且常常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牛鬼蛇神”们,劳动去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劳动去吧,劳动可以改造你们。而长期这样做结果就是今天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极端地鄙视劳动,这就是所谓物极必反。如今的学校,还有哪一个敢让学生去挖土方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71582.html

上一篇:可怜的泉水
下一篇:闲说山大老校(上)
收藏 IP: 39.78.135.*| 热度|

23 蔡小宁 王启云 邢冉冉 黄永义 吴明火 尤明庆 陈锋 陈敬朴 付雷 徐世文 陈万浩 逄焕东 王府民 刘全慧 陆绮 左小超 李燕祥 刘光银 鲍海飞 xiyouxiyou redastro biofans x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