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夏这里少了林荫
我差不多每天都到老校去散步,这里可能是济南市大树最多的地方之一。夏天,这里的道路上,浓荫密布,温度明显比邻近的其他地方低得多。
连校门外的马路旁也都是早些年学校所种的树。
但是,今年这里有几条道路上却没有了林荫。事情还要从今年年初开始说起。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发现六号楼前面的路被拦起来了。拦路的栅栏上有一张公告,公告称“六号楼前法桐树过于高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此排法桐严重影响其南侧银杏树生长,现银杏树已出现衰弱现象。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证银杏树正常生长”,要对该部分树木进行修冠。
去年,家属院也进行过几棵树的修枝,修完后的树木是这样的
我以为这次“修冠”也应当大同小异,但不知道到底以后会怎样,于是就在未修的时候先留下一个影,以后还可以看一看那参天大树原来的模样。
过了几天,就开来了大吊车。把工人们所站的平台吊到高处,用电锯把高高的树杈都一截一截地锯掉,几乎只剩下了主干。一开始,由于中间有一辆不知什么人的汽车停在边上,所以,有两棵树未被修冠。我以为它们可能会幸免,但是,后来还是全部被“修理”了。冠就是帽子,原来以为修冠大概跟剪个头差不多,谁知道比腰斩还要狠,把上面的一大半都砍了去。看看修冠以后的样子吧。
1 原来以为就对6号楼前面的这一排树“修冠”,后来才宣布,要对所有老的法梧树都进行修冠,原因是这些老树都到了有一定危险的年龄。修冠行动从年初开始,落落续续一直进行到了五月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到了不能修剪的时候了,才停了下来。这样,学校的多条主要道路边上的法桐树都被“腰斩”了。那些树的胸围大都在一米五到三米左右,没有了上半身,只剩下八、九米高的光秃秃的树干,显出很可怜的样子。
不过,校园里还总是没有“修冠”的地方,因为这次主要修的是法桐,还是有一些行道树是杨树、槐树、女贞树的道路,今年那里还是有林荫,就在那里散步吧。
一个人在树阴下散步,就不免胡思乱想。
我们把那些树木锯成这样,看上去真有些可怜兮兮的。令人想起来汉代的吕后把她的情敌和政敌戚夫人的四肢都砍掉,成了人彘。亏得那是树,就是不知道那些树有没有痛感。我想大概没有。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情大概也就是不会有痛感的。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草木无情呢?这个比庄子与惠子在濠上辩论怎么知道鱼是否乐可能更加麻烦。说到鱼,原来都说鱼没有多少智慧。你看,西方人是爱“动物”的(虽然他们吃肉比我们多得多),往往讲动物伦理,可是,我看他们对鱼就不那么人道,捕来以后烤烤就吃了。如今,科学网新闻报道,有人证明了鱼类也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说不能搞“灵长类沙文主义”。是不是有一天会有人证明草木也有情呢?这事情也真不好说。
提起草木有情,我倒想起了那篇有名的《中山狼传》,就是小学里就学过的《东郭先生和狼》。狼要吃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提出抗议,结果是两位商定先去请问三老,三老中的第一位就是老杏树。这位老杏树控诉了人类的忘恩负义。这一段在“文化革命”中我做中学教师的时候是删掉的(我读小学时学白话的课文倒还是有这一段的)。按照老杏树的逻辑,从草木方面着想,我们人类确实有亏于草木。如果草木真的有情有知,他们将不知怎么憎恨我们人类呢!
万一草木也是有情的,有智慧的,那事情就麻烦了。如今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就很反对吃动物。这些人大概有以下几个层次:一类是反对吃狗猫,说狗猫是人类的朋友,但是他们还是吃猪牛羊马;比他们严格一点的是虽然吃猪牛羊马,但是要给这些动物良好的生活环境,宰杀的时候也不能使动物产生恐慌的情绪;再严格一点的就是所有的动物都不吃,但是,对于那些与他们为敌的低等动物,还是格杀勿论;更严格的那就是不杀生,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有一点还没有弄清楚,就是他们如何对待人体内的寄生虫,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宣言)。好得迄今为止,虽然草木也是有生命的,但是,目前尚未取得与动物一样的资格,其原因就是“草木无情”。一旦证明草木也有情(如今已经有苗头了,有人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草木能够长得更好),在逻辑上就也应列入免杀之类(草木更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就只有饮风餐露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列御寇那一类仙人的本事,看起来后果真是有点儿不堪设想。或许,那时候人们会利用空气、水和石油或煤合成出我们需要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但是,这样又有些自然主义者会提出抗议,说他们不要这种食品,因为这是人造的,他们只要“神造”的天然食品。唉!难啊!
在树阴下胡思乱想一通之后,还得回家吃饭。毕竟树是人们种的,人的安全和利益高于假想中树的利益。专家告诉我,法桐的木质疏松,到了五六十年之后,有可能某些枝条会腐烂,断裂,因此,修冠是正常的维护措施。学校的事情本来就很多,万一哪一天树枝掉下来,碰着个把学生或者外来的儿童,那就要惹大麻烦了。
相信几年以后,林荫仍然会有,即使是差一点,也比出安全事故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