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投稿的技巧与考试的技巧 精选

已有 8387 次阅读 2020-8-20 08:25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考研, 辅导班, 刊物, 影响因子, 评价

投稿的技巧与考试的技巧

现在对青年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程”类型,恐怕是教授考试技巧。每年都有许许多多大学生花钱上那些考研的辅导班。这些课程的收费都很可观,由于可能有实际的用处,而且交了自己看得见也有点心疼的钱,学生们在这样的课程中学习还是很努力的。不像在学校学习那些很“便宜”的课程那样马马虎虎,逃课甚至花钱请人代自己去上课。

掌握了一定的考试技巧,对于学习者总是有好处的。即使是最最初级的技巧,例如老师告诉学生,在高考时遇到一点不会做的题目,也决不要空着,胡乱写些东西也是好的,说不定也能赚上一分两分。那些高级的技巧,还能够在糊弄洋人的考试中得利。那样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办得风生水起、兴旺得很。

考生学习并掌握了高超的考试技巧,对招生单位没有好处呢?好像没有好处。比如考研,学校本来是想通过考试来选择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来继续学习和培养,以将来作出更好的研究工作。但是实际收到的可能却是研究能力略差而只会做题考试的,对于学校来说,应当是一种损失。更“上纲上线”一点,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我们培养学生,是要培养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这里的问题,当然包括科学问题,也包括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管理问题等等。但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其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学生从小到大,认真学习动脑筋想问题的训练太少。特别是从中学到大学,所考虑的只是应付考试,想可能的考试题目,怎样做得又快又符合标准答案的意思,考虑这里面有哪些技巧。

我们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去想办法多得到一点分数,这就是所谓技巧。

经过十几年这样教育的学生,实际上是大大压缩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想标准答案。遇到问题只是问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而不是考虑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不是真有道理。

现在,能够出色地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也就是最会考试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

评价制度是具有最大的导向作用的。既然能够又快又准地按照标准答案完成考试的学生是被优选的,大家也就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了。

这样的单凭几道题的考试就判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教育评价方式,大有改进的必要。退一步说,即使是就凭几道题的考试,这里面也有许多学问,也必须大大的改进。我们现在的考试,框框太多太死,以至于可以被那些“研究者”能够轻易地研究出应付考试的技巧(当然包括刷哪一类题目),并能够凭这些本领大赚其钱。这样的考试不改变实在不行。

怎样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好前人的科学成就,养成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具有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涉及到改革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包括书面做题考试的改革,这是一个大问题,值得研究和讨论。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对科学研究的评价。

如今,网上教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投稿技巧的文章是很受欢迎的。有了好的技巧,文章容易投中了,或者本来只能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现在可以到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发表了,这对于投稿者来说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掌握了好的投稿技巧,对于投稿者来说,无疑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单位,是不是“N唯”,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对作者总有正面的加分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讲授投稿技巧能够大行其道也不是偶然的。

但是,一个研究工作的质量,对于人类科学事业的意义,似乎与论文发表的刊物影响因子的高低关系不很大。当然,影响因子高一些,对于科学成就的传播还是有利的,这是投稿技巧与考试技巧还有所不同的地方。对于新手,学习一点投稿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是完全必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把精力集中到科学研究的水平上,真正是讲究解决科学技术的问题,解决涉及实际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而不只是斤斤计较地考虑发表文章的刊物及影响因子,我们的科学技术一定能够进步得更快。

这里也涉及一个成果评价的大问题。

授受考试技巧这一类课程的兴旺发达,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专心学习很多投稿的窍门,似乎也没有很大的必要。

管理的问题,实际上比某一个个学科具体的科学问题更大更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47080.html

上一篇:杂说“橄榄”
下一篇:为什么有些学生对于论文的写作感到困难
收藏 IP: 119.162.62.*| 热度|

21 王安良 黄永义 武夷山 尤明庆 雒运强 李学宽 郑永军 刁承泰 信忠保 苗君 王林平 吴嗣泽 周忠浩 姚伟 张永刚 高友鹤 赵凤光 曾杰 路运才 张光明 chenbaoq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