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睿唯安每年动态调整收录期刊的目录,一些期刊因为低质量论文或者频繁涉嫌学术造假而被踢出数据库。在这诸多期刊中尤其以那几个收取巨额版面费的出版社为主,其系列期刊因大量发表低质量论文或者涉嫌第三方操纵同行评审等原因而被警告,直到踢出SCI/EI/SCOPUS等知名数据库。为了实现自救,一些出版社开始瘦身并解除和一些出版子公司的合作。
很多人把期刊被踢归罪于期刊收取大额版面费,声称只要支付APC就可以发表论文,所以这些期刊活该被踢。客观来说,只要是出版公司,盈利必然是第一目标,如何盈利,如何长远盈利才是战略问题。从目前国际期刊运行模式来说,绝大多数期刊的学术编辑都是免费服务的,期刊一般只给主编和高级副主编象征性支付津贴。为了提高效率,那些发表论文比较多的期刊动辄雇佣几百甚至上千个学术编辑或编委,这样可以有效处理大量的投稿,然后给这些学者们赋予编委的称号,学者们也很受用这个称号,毕竟是学术头衔。
1. 客座编辑的意义?
很多人对客座编辑的理解就是从专题征稿开始的。对于期刊来说,设置和招募客座编辑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为期刊募集某领域专题稿件,提高稿件录用率和引用率。第二,培养潜在的编委人员,根据其组织专题的效率和论文发表后对期刊引用贡献度来评估。第三,减轻编委会成员负担,也预防期刊被少数责任编辑的团队垄断和控制,架空主编。
2. 实权编委和名义编委?
根据期刊评定的规则,期刊编委的地域分布和栏目编辑专业背景要呈现国际化,达不到这个要求就不能算国际期刊。从期刊运行来看,一些期刊对编委会成员划分为主编EiC, 编辑editor, 助理编辑associate edtor, 专题和主题编辑subject and topic editor。多数期刊对期刊服务人员大致分类如此,管理编辑基本上是协助主编来完成稿件初审和分配。从操作权限来看,一些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很多,但实际操作稿件指派的可能是少数编辑,绝大多数编辑则是扮演顾问和特定审稿人的角色,对于有争议或者评阅时间比较长的稿件进行讨论和仲裁。这一点国内的大学学报编辑部基本如此,学报有固定的责任编辑来指派稿件送审。而有些期刊则要求给所有编委会成员分配账号,可以在系统里配合主编完成稿件送审和初审裁决。从权限高低来看,普通学术编辑对稿件送审,审稿人意见甄别,并给稿件第一轮外审结果进行评判,进一步给高阶编辑提出意见来参考,不具有终审裁决权。现在国内一些期刊大量发展青年编委,实际上主要发挥特殊评审和凝聚人气,提升引用的作用。
有权利处理稿件的编辑并非一定是实权编委,真正的实权编委应该是独立和出版社签约工作合同,明确责权利,并有向主编和出版社提名,推荐新编委的权利。
3. 学术编辑和审稿人谁决定期刊命运?
稿件是否有修改机会并获得发表,表面上来看取决于审稿人。实际上,一篇稿件怎么选派审稿人,派多少审稿人,如何消除利益冲突都非常关键。如果期刊的学术编辑本身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积累,在学术圈有很高的创造力和引领性,那么其学术声望就是非常高的,即使这部分人也不具有那国字号的头衔和帽子。这种情况下,因为学术编辑能很好把握学术前沿,能清晰的知晓期刊对应栏目国内外团队研究现状和分布,依托web of science则容易找到批量的审稿人来精准评审稿件。因为期刊的口碑和学术编辑的很高学术声望,稿件送审效率就非常高,审稿意见一般也非常靠谱,毕竟审稿人也不敢糊弄学术编辑的。
一种极端情况是,一些学术编辑通过特殊的手段变成了某些期刊的的编辑,每年可以全权处理一些稿件。这些人在处理稿件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指派审稿人的困难,因为有实力的同行一般不愿意配合审稿。这个可以从学术编辑的ORCID目录或者谷歌学术记录来验证。另外,就是部分审稿人写的意见比较虚假,而学术编辑无法准确甄别,导致作者的稿件发表就存在随机性,完全看运气了。
4. 虚假审稿意见的特征?
在担任学术编辑的9年来,受理和终审了近2500篇英文稿件,在送审稿件和评估审稿人意见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端倪。可疑的审稿人主要特征:
1. 稿件系统里审稿人信息不完整,缺乏ORCID记录,电子邮件一般不是官方邮件。
2. 利用谷歌和web of science检测,审稿人发表记录非常少。
3. 审稿人的评审记录历史主要给出accept或者minor revision. 就是编辑指派的每篇稿件都审,然后很快给出直接录用的推荐,而其他审稿人则给出了大修或者拒稿。
4. 痛痛快快接受审稿邀请,一些审稿人意见提交的非常快,而一些稿件则一直拖拉,直到时间超期被学术编辑取消审稿任务。这么做的目的是只推荐自己圈内好朋友和伙伴的稿件直接录用,其余稿件一律拖拉。
5. 每次写的意见都是隔靴挠痒,然后推荐作者引用一大堆自己的论文。
6. 系统内出现多个账号,却指向同一个名字或者有关联的电子邮箱。
7. 痛痛快快地接受每次审稿邀请,但几乎没有一次完成审稿任务。
以我所效力的Nonlinear Dynamics来说,我也发现一些年轻的审稿人,包括一些名气很大的教授在评审稿件的时候都是给出直接录用,虽然不清楚其内心的真正动机,但有一条必然是没有尊重这个期刊,认为随便写个稿件都可以在该期刊发表吧。从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一个论文即使发表了,也有很多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无论期刊分区和级别高低,为任何期刊评审稿件,每个审稿人和编辑的责任就是帮助期刊遴选,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而不是粗暴地录用或者拒稿,这是真正科研人的精神和责任。
这里也郑重提醒一些审稿人,切忌直接在第一轮审稿环节直接给出录用的建议。无论拒稿还是录用,可靠的审稿意见是科研人的责任。审稿人的意见写的中肯和靠谱,可能也会给自己的稿件发表赢得公正对待的机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