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聚会,对于我而言,冒险的成分多于温馨的成分。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朝夕相处,上相同的专业课、用同一个牌子的洗面奶、流传着大同小异的八卦消息……只要不是性格太古怪难处,基本上大家都能培养出手足般的感情与默契。而进入社会之后,深层次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可言说的“机缘”开始发生作用,于是同学们的人生道路各自岔开,渐行渐远。比如,小明与小红在大学里都爱看《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看完后还要热烈讨论;毕业后小明往生态农业方向创业,建了一家良种猪养殖场;而小红却成为某动物保护组织的义工,时常参加放生活动。当他们相遇后,叙完了那一点点旧之后,还能聊什么呢?
今天参加一位本科同学的婚礼。是什么理由,让我冒着传说中超标80倍的pm2.5,穿过大半个京城,参加一位老同学的婚礼?大概是因为记忆中的那点余温吧。大学里,他喜欢争论各种问题、喜欢念诗;偶尔抽烟,让烟圈盘旋在同学头上,说“看,天使!”;还偷窥过我放在桌子里的日记(当然,我也干过同样的事情)……这个细节并不让人反感,倒让人觉得可怜——今天的大学生真幸福,可以随时看同学的博客和空间,而我们那时候,却像做贼似的。
离开那样的生活,几乎快十年了。期间偶尔聚会,见过几面,大家忙着各自的营生,无暇深聊。今天参加他的婚礼,是在女方家里。偌大的院子,女方亲戚、男方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工作时的同事,各自分散在不同的房间里。也许他与同事、研究生同学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吧,多半时间忙着应酬他们;只是中途来我们这边,对一位从商的本科同学说,“我现在的同事里,有些人可能对你的生意有帮助,你过去给他们递几张名片吧”,对其他的人,再无多言……好吧,其实我早该明白,他不写诗,已经很久了。
《金刚经》曰:“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所谓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果把这个公式运用到尴尬的同学聚会,是否能作如是观:所谓故人,即非故人,是名故人。你与旧交只是因为某种因缘的关系而相识,但这种关系并不具有固定性、不变性,它要受到不同际遇的考验,同时也要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他是你的朋友,随时也可以变成不是你的朋友。旧交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假相。真正能够成为长久朋友的,断不是依赖双方在某一个时空的相识相知,而是需要他们具有相契的成长轨迹,同步的行走方向。
这很难,无法强求。所以,要紧的还是关照当下的内心和朋友。相见不如怀念;而怀念,不如怜取眼前人。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193-652758.html
上一篇:
此地草木,彼岸《诗经》下一篇:
年命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