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初中PM2.5来源考题的选择答案中,没有“工业源”,谁的责任?

已有 3463 次阅读 2014-9-5 08:43 |个人分类:灰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育, 中学, 灰霾

在我前天博文:“说说PM2.5的源解析成果”下面,北师大田青老师写上了愤慨的评论。因为写得仓促,开始不太看得明白。于是我反问,田老师再评论就比较清楚了。列在下面(按时间顺序):

 

[11]田青  2014-9-4 13:40 

中小学教育里,环境信息是被扭曲和被衰减的。我女儿初二和初三第一学期时,选择考试题中不包括工业工厂的贡献。孩子回来跟我说:我这个当家长的讲的,和学校考试题给的选项不一样。工业源头,不进入学校教育知识体系。这是可怕的!!

科学家们发现的知识,经过所谓课程专家的筛选,经过教育和课程的筛选,有时,连科学性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科学家们不做、不关注、不关心基础教育内涵的结果。

博主回复(2014-9-4 15:09)田老师好!

您的评论不十分明白:是否那道选择考试题是问灰霾或PM2.5的来源?其中有一个选择里没有工业源,女儿选了因此答错? 

 

[12]田青  2014-9-4 19:39 

蒋老师,您好!

抱歉,写得太急了,也许没有表述清楚。题目具体记不太清楚了,是问PM2.5来源的问题,供选择的选项里包括做饭来源的(具体选项名称忘记了),私家车,扬尘,燃煤。

这道题目,在后期的影响是:这个中学的同学们不认为工厂、工业排放是PM2.5的来源。

这样的教育,而且用考试强化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我没有引申错的话,这PM2.5与生产方式、甚至生产工艺就没有多大关系了。如果这种观点通过考试强化进孩子的脑子和思想观点里,就是不负责任的。

科学信息,在科学家群体里边传播时,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向公众领域传播,一旦向中小学的教育领域传播,很多问题就来了。信息的衰减、遮掩甚至扭曲,不知道是发生在哪个环节。我现在只能猜测信息发生衰减和遮掩的环节,但没有实证的证据。

博主回复(2014-9-4 23:39)我觉得可能有深一些的原因。

如果讲空气污染物的产生,从基础开始讲,显然不会漏掉工业源。

1)但从2011年以来,有一个倾向:媒体和官员多讲雾霾”=PM2.5雾霾”=空气污染;PM2.5=空气污染。。。

就是说,PM2.5成为空气污染代名词了。

于是中小学教材中,不讲空气污染了,讲PM2.5

2)第二个倾向: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黑烟(燃煤),和扬尘。很少注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转化为细粒子的事实。中小学教材中,因此也不讲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成的细粒子了。

 

田老师:可否请您查查,您女儿用的教科书,上面的相关课文是怎样的?(他们用的是哪本教材,还是自写的讲义?) 

 

[13]田青  2014-9-4 19:44 

那道选择考试题是问灰霾或PM2.5的来源,选项不涉及工业源

 

把田老师评论和我的答复列在这里,是希望引起专业人士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空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健康,涉及管理和政治,也会涉及教育,影响下一代。

 

尚未看到北京中学教科书或自编教材里关于空气污染的常识介绍是怎样的。如果能从污染物的产生开始讲,也许就会避免漏掉工业源的错失。

 

“谁的责任”恐怕难以说清,但是,正如田老师所说,空气污染专业人士必定有重要责任,例如:

 

记得2013年初曾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专家会议后确认PM2.5中文名称为“细颗粒物”,现在媒体和政府官员讲话常用的“雾霾”或“区域性复合型空气污染”是不是也应当经过审定过程?

 

怎样理解环保部网上新闻,说:“由于传统煤烟型污染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并存,京津冀晋区域污染治理难度仍然很大,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合型”不包括“传统煤烟型”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825129.html

上一篇:说说PM2.5的源解析成果
下一篇:学术讨论:灰霾是“区域性复合空气污染”?
收藏 IP: 180.170.16.*| 热度|

3 赵建民 赵美娣 田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