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里约奥运随想:老二雄起

已有 2997 次阅读 2016-8-24 22:20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奥运, 不确定性, 综合国力, 里约,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自里约奥运开幕以前,人们就不断猜测,巴西是否可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受禁赛困扰的俄罗斯队战绩如何。实际上持续两周多的里约奥运会上最大的悬念就是中英两国的探花之争。最终,在美国的一骑绝尘之下,联合王国凭借比四年前伦敦还好的发挥,以一枚金牌的优势(27:26)压倒中国成为金牌榜的第二位,当然,整个奖牌榜还是中国多

如果不是举重、体操等项目受到了裁判的严重干扰,中国拿到30面以上的金牌仍然是个大概率事件。而且英国的奥运金牌主要来自自行车、划船(赛艇、皮划艇)、马术等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上与英国存在竞争的澳大利亚和中东欧国家,特别是曾经问鼎奥运金牌榜第三和第四位的澳洲军团,这次表现比较疲软,这成就了不列颠帝国的辉煌。在英国奥运奖牌榜中,外籍军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英国勇夺男子1万米和5000米两项冠军的运动员就出生在索马里。

里约是近四届奥运会中,中国军团战绩最差的一次。但田径、自行车项目也都取得了突破。跳水、乒乓球也延续着梦之队的辉煌。虽然里约奥运会上中英之间的直接搏杀并不多,但跳水丢掉的唯一一枚金牌——男子双人三米板就是输给了英国,这成为中英在金牌榜上逆转最关键的一根稻草。在三十年前,男子跳水也在中国军团兵败汉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男子10米台中,中国小将熊倪虽然发挥得更加出色,但冠军却属于代表美国队的萨摩亚跳水王子洛加尼斯。由于当时奖牌榜竞争白热化,仅仅一枚金牌的差异,中国就由第九位变成了第11位,那次奥运会中国和法国、意大利相当胶着,中国的五块金牌,仅比法、意少一块,而奖牌总数却比法、意多很多,甚至比第八位的罗马尼亚(7金)和第六位的匈牙利(11金)还多。

当然,英国的跳水冠军也是中国教练训练的。实际上,中国的优势项目——跳水、体操、乒羽、女排,几十年来一直向外输送教练和运动员。美国女子体操梦之队的背后是中国和罗马尼亚的教练。传奇教练——郎平,多年来执教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女排球队,取得了比运动员时期“铁榔头”更伟大的成绩。
在里约奥运会,中国举重收获5枚金牌和许多奖牌,金牌总数仅次于跳水梦之队,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由于自身和裁判问题,莫名其妙的丢了好多金牌。羽毛球女子项目和混双全军覆没,男单和男双两枚金牌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当然如果中国羽球的统治力更强,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离奥运金牌会更遥远。李宗伟——这个距离奥运金牌最接近的大马羽球国手还是没有改变命运,拼尽全力打赢了可能是最后一次林李对决,在羽球大满贯中首次战胜了林丹,但是那仅仅是半决赛,决赛不敌中国新一代羽球国手——湛龙,湛龙以胜利实现了中国羽球和自己的救赎。

游泳和射击各仅仅一枚金牌的成绩更是差强人意(当然拿了很多银牌、铜牌,特别是射击)。而由于队伍青黄不接和规则、裁判等不利因素。中国体操队,实现了零金这个比兵败汉城还差的成绩。当然,美国女子体操梦之队的冠军选手中也有很多黑妞,不过体操运动毕竟不是跳高。

虽然在搏击类项目中,特别是男子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除了跆拳道的两金之外,前几次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的柔道、摔跤、拳击等项目这次都寸金未获。

历次奥运会中曾经获得过金牌的水面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射箭、击剑、网球等潜势项目这次也寸金未获。

三大球整体上继续疲软,男足、男排都未能重出亚洲,男篮、女篮止步于小组赛,女足状态有所回升,1/4决赛负于瑞典(瑞典女足最后获得亚军)。中国军团征战里约的最强音,除了傅海峰/张楠、湛龙捍卫中国羽球的荣誉,更高亢的音符是中国女排逆势夺冠,这是时隔12年之后,中国队第三次获得奥运女排冠军,也是中国女排第三个黄金一代在国际排坛获得两连冠,除了运动员时期“铁榔头”不朽的荣耀外,作为主教练,郎平又重新书写了女排精神——英勇顽强、不为挫折、勇于胜利。郎平第一次执教国家队,使中国女排从低谷中崛起,成为世界亚军,也为陈忠和打造中国女排第二个黄金时期打下了基础。郎平又是在困难重重下,重掌女排教鞭。女排的里约之旅一开始跌跌撞撞,以小组第四的身份出现,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淘汰赛中联克未免冠军巴西、欧洲劲旅荷兰,在决赛中3:1击败欧洲冠军塞尔维亚,这振奋了人心,鼓舞了民族精神。

里约奥运,中国军团虽然意外重重。但是女排这种勇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精神还是让国人的心畅快淋漓。在女子和混双项目接连出局之后,并不被人看好的傅海峰/张楠、湛龙成功夺冠,捍卫中国羽球荣誉,也展现了这种敢于担当、遇强则强的拼搏精神。

女排的这种拼搏精神,对于在里约表现差强人意的体操、射击、游泳、羽球、重竞技和其他潜势项目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个人一支队伍英国经得起打击,有勇气面对挫折和失败,敢于担当、勇于拼搏,遇强更强。日本的乒乓球、体操和女排都曾经是世界强队,但也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和重新崛起。英国领跑奥运金牌榜第二集团背后是20年前亚特拉大仅仅获得一枚金牌(奖牌榜三十三位)的尴尬。里约时间已经过去,不论是梦之队,还是差强人意,一切从头再来,四年后,东京再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经济的体育的强者,大概仍然是欧洲五虎(英法德俄意)和太平洋五雄(美中日韩澳),奥运金牌榜十强大概也是这十个国家。英国连续两届奥运会的强势能否再三再四,2020年日本凭借主场优势是否可以挑战历史最好成绩?

在美国一骑绝尘一超多强的局面下,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世界竞技体育老二仍然是中国。很多世界体育强国,仍然有其优势甚至垄断的项目。欧洲史现代体育的发源地,英国和德国及中东欧国家主要是车船马、球类,田赛中的投掷和中长跑以及游泳等方面仍很强势,击剑是法国和意大利的优势项目,澳大利亚的优势项目如游泳、自行车,韩国的金牌基本是射箭和跆拳道,日本有柔道、摔跤、体操等优势项目。俄罗斯基本是大力士(重竞技中的大级别、田径中的投掷、竞走、撑杆跳)+美女(花游、艺术体操)。亚非拉地区也有一些可能在奥运会上夺牌甚至夺金的优势项目,如东欧、中西亚国家的大级别的重竞技和搏击项目以及射击,东南亚的轻量级重竞技和搏击项目、羽毛球、乒乓球等,加勒比地区(主要是牙买加)的短跑、古巴的拳击/摔跤/柔道/田径/棒球/排球。

南美地区特别是人种和美国相近,既有欧洲裔也有非洲裔,还有印第安裔和亚裔,但是除了三大球和网球以外,在竞技体育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荒原。三大球和桑巴证明,拉美人不缺乏运动基因,拉美崛起将会是颠覆二十一世纪体育格局的关键力量。还有非洲,非洲黑人在田径方面还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只有东非(主要是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凭借着天赋奇才在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中长跑领域向世界地坛顽强的表达非洲的声音。

虽然,世界体育还处于大国垄断的局面。但是里约之后,奥运金牌俱乐部又增加了10个国家(地区),分别是亚洲的新加坡、越南、塔吉克、巴林、约旦、科威特(独立运动员),拉美的波多黎各,大洋洲的斐济,非洲的科特迪瓦以及欧洲的科索沃地区。特别是斐济七人橄榄球队,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下夺冠,这是里约奥运最感人的逆袭传奇。另外,里约的田径场应该不仅会记住飞人博尔特,中国和日本的4*100米接力,两破亚洲纪录,跑出了比黑人更快的速度,携手晋级决赛,决赛中中国第四,日本亚军。

在奥运赛场上中国跳水、体操、乒羽、射击、举重、搏击类项目以及游泳、田径、自行车、水面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射箭、击剑、网球、高尔夫等潜势项目夺金点在40个以上,按80%-90%的比例计算,中国代表队可能获得的金牌应该至少在32枚左右。

中国冲击美国金牌领跑地位,除了要增强自身强势项目的优势以外,还要尽量增加潜势项目的广度和厚度,特别是欧美体坛仍居于优势地位的游泳、自行车、水面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田径中的投掷、中长跑以及跨栏、撑杆跳等需要较强技术含量的项目,以及大级别的重竞技和搏击项目,射箭、击剑以及球类项目等。

中国一般不会征召外籍运动员,但是黄种人缺乏黑人的爆发力和速度,这不是通过后天训练可以弥补的。由于人种差异,依靠本土运动员,中国奥运军团在短跑、跳远以及篮球、足球方面的成绩永远不会太好。而且,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战略的对象仍然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三大直辖市以外,体育大省主要是在东北(主要是辽宁)、江浙、两湖、广东、山东,以及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体育事业还比较落后,造成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被埋没。中国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奥运项目主要是力量型和耐力型项目,这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体育运动人才将提供更多机会。如藏族运动员对缺氧的适应力。在大级别的重竞技和搏击类项目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能取得几枚奥运金牌,他们的人口其实和中国新疆差不了多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9772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98480.html

上一篇:里约奥运随想:不列颠帝国的落日余晖
下一篇:里约奥运随想:悲情大马羽球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2 戴德昌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