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人类学研究如果没有分子人类学方法似乎就被认为是不科学,但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变异速度本来不可知而且也可能不是固定不变,我们其实用一个不可知的量去推求一个不可知的结论,其结论是最初的“亚当”和“夏娃”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时间,这也不是严格自洽的。
实际上,根据古人类DNA的研究成果,现代黄种人的典型父系特征——N、O、Q类型的Y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北方的古遗址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其中O是现代黄种人特别是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最常见的一种Y染单倍型,Q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Y染的典型特征,N是欧亚大陆北方民族主要是乌拉尔人及阿勒泰人民族中常见的Y染单倍型。
当然东北亚某些民族中属于亚洲老黑人的C、D型Y染单倍型比例也很高。而现代C类型的民族主要是大洋洲黑人,而D型多存在于东南亚边缘岛屿当中的矮黑人以及中国西南一部分羌藏人群当中。这说明,末次大冰期及后冰期蒙古利亚人从亚洲北部南下避寒,不仅把Y染C、D单倍型的亚洲老黑人排挤到澳洲大陆及亚奥边缘岛屿,也同化了一部分亚洲老黑人。当然在同化过程中,黄种人具有数量优势,但C、D单倍型的Y染更具有竞争力,所以从体质人类学或者常染色体上,现代蒙古利亚人中亚洲黑人的特征已经看不到了,但C、D型Y染单倍型一直遗传下来,并不远万里到达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
在几万年年前亚洲老黑人跨海到达澳洲大陆和亚澳边缘岛屿是一次伟大的征程。人类进入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应该有三个波次。第一波东南亚的古人类以小巽他()群岛为跳板跨海进入澳洲大陆大概还在旧石器时代,并迅速遍布整个大陆,向南扩展到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原住民长期缓慢的发展,并孕育了独特的文明,一直停留在采集渔猎的阶段,没有弓箭,没有驯化家畜和发明车轮。而东南亚边缘的安达曼人虽然还很原始,已经学会使用弓箭。巴布亚、美拉尼西亚人从东南亚向南太平洋大岛扩散的时间更晚一些,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他们把家猪带入了大洋洲,并野化为巴布亚野猪,成为华莱士线以东的亚欧大陆动物。东南亚的还有讲亚澳语系(亚细亚-澳提罗语系,又称南亚语系)的居民,他们体质上与马来人无大的差异,但应该是保留了东南亚较早居民的语言,与澳大利亚土著语的关系较近。第三波次进入大洋洲的东南亚人是南岛语系的波利尼西亚人。南岛语系各民族是唯一一个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的族群,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者,他们文明程度更高走的更远。大概从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纪,在3000年的时间里,他们勇敢的从陆地走向海洋。他们以亚洲东南南部为出发点,越过了原始澳大利亚人首先到达的澳洲大陆及附近大岛(巴布亚、美拉尼西亚),遍布西起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到太平洋深处的夏威夷群岛和复活节岛,北抵北回归线以北的中国台湾,南到南纬40°新西兰的广阔热度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域,伴随着波利尼西亚人的独木舟,迎着太阳向太平洋深处远航的还有猪狗鸡鼠等大陆动物
以山东为中心包括黄渤海大平原的古东夷地区应该是大冰期人类避寒和融合的庇护所和后冰期欧亚美人类大迁移的摇篮。不仅在冰河期作为桥廊,使老亚洲黑人携带但C、D单倍型Y染进入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而且也保存下原始蒙古利亚人所特有的N、O、Q类型的Y染色体。
Y染色Q单倍型的美洲人类早期应该集中在亚洲中北部,当最后一次大冰川开始覆盖东亚大陆的时候,一部分古蒙古利亚人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向东退却,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最后通过路桥越过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大陆,成为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祖先,所以美洲人类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很突出。随着冰川期结束,在东亚地区避寒的Q和N单倍型的古蒙古利亚人再次追逐着森林与草地向北、西迁移,最终现代形成了汉藏系民族与阿尔泰语-乌拉尔系民族的分化,也即华夏与北狄的分化。当然,在这种分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农耕和游牧的分工。历史上的匈奴-叶尼塞民族可能是Q单倍型Y染,直到今天北亚和中亚地区仍然能见到较丰富的Y染遗传多样性。随后从匈奴西逐月氏、乌孙开始,发源于中国北方内陆的民族迁徙,将一波波东亚民族带到中西亚以及欧洲,这也是蒙古利亚人典型的Y染单倍型扩散的过程。
当然,在冰期与后冰期,在中国东南部,典型的古蒙古利亚人也与亚洲中南部的早期居民包括亚洲老黑人发生融合,一部分现代东亚人,主义是日韩人继承了亚洲老黑人的CD型Y染单倍型。中国南方壮傣各族其实底层上与东南亚的马来人相似程度更高,只是新石器时期时代以来受北方民族南下的冲击更大。台湾岛上的原住民也是末次冰期从中国大陆南部过去的。冰期结束后几千年来一直与大陆隔绝,所以一直保持着南岛语系。从文化上,北玄武与龙图腾也不像是我国北方黄河海河流域特别是靠近农牧交错带的辽河流域固有的,似乎更应该是江河下游地区的产物。
白种人Y染的R单倍型与黄种人的Q单倍型有很大的同源性,但是欧洲白人与和黄种人在体质人类学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圆颅、平脸、铲型门齿、方眼孔的化石特征甚至可能追溯到北京人甚至更古老的时代。当然,如果能测出来北京猿人的DNA可能更有说服力。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是有推测认为,东亚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古老智人甚至是现代人,与发现于西伯利亚森林边缘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有较密切的联系。
Y染的R单倍型出现时间可能很晚,最早可能出现在西伯利亚南部的森林边缘,当然最早Q单倍型古人类很可能不是白人,他们扩散到欧洲并开始占据强势地位已经是新时期时代及以后的事情。可能是在冰川期R单倍与Q单倍型开始发生分离,分头向西、东方向迁移。进入中亚南部与西亚一带的R单倍古人类与原始印欧人发生了融合,进而形成了具有R单倍型Y染色体的印欧人,并向西进入欧洲,向南到达印度次大陆和波斯湾沿岸,向东北重新回到中亚的森林草原地带,进入中国西北地区,甚至到达贝加尔湖沿岸。北方高加索人在体质人类并符合生态学上阿伦定律的抗寒性原则,说明他们应该不是在寒冷地区长期进化的,进入北欧很晚,是发明了用火取暖和衣服以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