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unping 物理化学博士/科普研究者/探索/理性/开放

博文

让农民获利 让优质米入寻常人家

已有 4567 次阅读 2012-1-3 11:31 |个人分类:生活之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农民, 经营, 五常米

让农民获利  让优质米入寻常人家

    新年到了,但一直没有激情写点什么,直到新年第三天看到了《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高价大米的高额利润哪去了”。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01/03/nw.D110000renmrb_20120103_5-04.htm?div=-1

    其实,读者们在阅读报道之前一定会有了自己的答案,利润当然是让中间商人给赚去了。低价购入,高价卖出,这就是商人获利的根本。的确,你说对了。

    这篇报道中有两个数字很“闪亮”。一个是大米市场价“四五十元”,一个是水稻收购价不到“两元”。从两个数据的对比,很容易理解,为何稻农们增产了却高兴不起来。

    再延伸出两个问题:

    第一,  四五十元一斤的大米是让谁吃的?

    我不在哈尔滨,不知道这个价格的大米是在哪里销售,主要的购买人群是哪些人。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销售,购买者一定不是普通寻常人家。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现代种业,推广一些优良农作物品种。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却因为价格的原因把大多数人们挡在外边。可能有人会说,别急,一步一步来啊。关键的问题是,这不是客观原因(如成本太高)所造成,这个价格与产品的本身价值之间的差距显然有明显的人为因素造成。有人要把这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的政府也一直在强调“民生”啊。难道这大米也要成为奢侈品?

    第二,  农民为何提不起稻米的价格?

    农民并不是被蒙在鼓里,他们知道价格的差价有这么大的悬殊。可还是没有办法,任由中间商宰上一刀。他们掌控不了市场。“农超对接”的方式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呢?这样可以使价格回归理性。

    在农业问题上,我个人觉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时候了。一方面是农民不获利,另一方面是普通消费者买不起。这两头都受到煎熬,唯有中间商哈哈大笑。

    新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会重点解决这个问题吗?期盼着。

 

附:人民日报 报道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01/03/nw.D110000renmrb_20120103_5-04.htm?div=-1

 

大米市场价四五十元 水稻收购价不到两元

高价大米的高额利润哪去了

新华社记者 孙英威 程子龙 管建涛

  随着全国粮食的八连丰,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也迎来好光景。但五常市的许多稻农却感受不到喜悦,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出的水稻,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每斤不到2。农民种出了优质水稻,缘何才得这点钱?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稻农与企业获利相差悬殊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因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加上多数稻田为天然河水灌溉,五常大米享誉全国。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中等包装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

  与大米高企的售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稻农的有机水稻收购价格并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仅为每斤1.90元左右。

  五常米的产地在民乐乡,该乡稻农张宏雷算账说:种20亩有机稻的总成本超过2.2万元,总产2.5万斤,按高价2.0元一斤出售,共收入5万元。去掉种植成本,一家人忙活一年种这么多粮食也得不到3万元。

  稻农反映,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按水稻出米率60%计算,如果企业大米每市斤卖50元的话,水稻价格应该是每市斤30元。可是企业收购价平均还不足2元,去掉企业加工费、包装费,也得十倍利润。

  订单反成束缚枷锁

  五常市米企林立,仅在有关部门注册的就达222家。按常理,稻农应该待价而沽,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水稻根本卖不上价。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五常市农企之间订单的秘密。稻农反映:一些企业签了订单不履约,不按订单上的价格收稻,订单反而成为企业单方面约束稻农的工具。

  民乐乡一位妇女说,与她家签订单的公司本来承诺收了稻就按高于市场价的标准付款,可却迟迟不付款,直到201111月底才通知她家水稻价格,结果每斤稻还比市场价低1角钱。

  不仅五常一些企业不履行订单,一些订单里的内容也类似于霸王条款。在一家企业的《水稻购销协议》上明确写着水分不得超过16%”水稻保底价1.80/乙方向甲方交纳保证金1000/等内容。

  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利明说,五常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得很超前。五常稻农手中的水稻,也应该卖到5块钱一斤,但实际上相差甚远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五常大米的产业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代表性。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在农企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上,政府不能缺位,要把富民产业落到实处。同时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混乱、一些黑心商家趁机谋取不正当暴利问题

  (据新华社哈尔滨12日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9823-525033.html

上一篇:谁来揭检测地沟油的皇榜?
下一篇:医者仁心的诠释 (书评)
收藏 IP: 115.171.194.*| 热度|

3 张焱 黄锦芳 杨月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