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unping 物理化学博士/科普研究者/探索/理性/开放

博文

亦师亦友——关于“老师”的杂想

已有 4075 次阅读 2011-9-10 12:35 |个人分类:长河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感谢, 朋友, 老师, 教师节

亦师亦友——关于“老师”的杂想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老师。即便你没有上过私塾或学堂,孔子有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总之一句话,老师是必须的。

 

不管是否有人认为现在的“教师节”助长了一些本不该有的风气,我从心底里非常感激有这么一个日子的存在。在这个日子,忙碌的我们,会适当梳理一下头绪,回忆一下曾经在我们求学或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老师。尽管随着星移斗转,一刻不停脚步的我们疏于与他们的联系,在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把过往的一些场景一幕幕在眼前播放。

 

父母亲称作第一任老师是名符其实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7080初生活在小县城的孩子来说。我们小的时候不像现在,不管农村城市,很少有外出打工的,孩子有很多的时间与父母亲呆在一起。我的个性应该说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父母亲的一些特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绝对,但影响是很深的。直到大学的时候,见的世面多了,也读了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的书籍后,自己才进行了一下微小的调整,或者说尽量克服了一下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让自己朝着远远的看不到边际的完美目标更近一步。

 

不记得在中学阶段是否写过关于老师的一些作文,反正近十年来是没有写过的。每每与人提及博士学历,对方常要算算我都读了多少年的书。这段22年的光阴相对我至今度过的所有日日夜夜而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估计,教授过我课程的老师数量应该达到好几百人。当时老师们的模样我还记在心中,经过了岁月的洗涤,他们也会变老,如果在马路上遇到了,有可能一时间辨认不出来。还有一些老师的名字我也忘记了,需要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重新提及的时候才能从大脑记忆深处调出。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在乡下上幼儿园时的一个女老师。那时候,我们没有固定的教室,孩子们每天就带着一张小板凳,在村里的大戏台上上课。我记得她非常心灵手巧,经常教我们折纸等一些游戏。我的正规教育的结束是在中国科学院。我的导师给予了我无限的理解。他对我的评价,让我无比动容,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是有内秀的。无论我是否具有他所赞誉的特质,至少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多了一份力量,也倍受鼓舞。猜想,他今天手机的短信一定是响个不停,他还要一一回复。在此,我在我的博客上,向他致以深深的感激和祝福:愿您福泽绵长。希望您能够看到。同时,也祝愿在我的求学历程中遇到的所有的亲爱的老师们,你们身体康泰,生活幸福。

 

有一些好朋友,他们的确也是我人生的导师。正是怀着向他们看齐的信念,让我一步步地走出了困境。我们年龄相仿佛,你们能完美地展现自我,我经过努力也终究可以实现吧。

 

博士毕业的时候,曾经有外地高校抛来了橄榄枝,但我没有舍得离开这个住了5年的城市。原以为这辈子可能与教师无缘了。就在刚才,接到了一个研究生的短信,祝愿我教师节快乐。我所在的研究所支持了一个研究生项目计划,我担任了其中4个研究生的课题联络人。工作任务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课题在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并帮助他们能顺利把课题开展下去。我是老师吗?我内心掀起了一点波澜,有点兴奋,也有点快乐。毕竟,那位研究生用她的方式表达了对我工作的肯定。同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内心是高兴的。

 

在科学网上,博友之间也常常称“老师”。我想,这里的老师,更多的是对朋友的敬重。

 

“老师”,在我的词典里,亦师亦友。

 



教师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9823-484835.html

上一篇:漫谈花青素
下一篇:如果今夜没有月光
收藏 IP: 110.232.42.*| 热度|

5 文双春 武夷山 刘建兴 张焱 杨月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