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护阳操;脑萎缩;胃病;结肠炎;H7N9禽流感;退烧;青春痘

已有 6301 次阅读 2013-2-18 14:49 |个人分类:中医药偏方秘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脑萎缩, 胃病, 性学, 护阳秘笈, 胃酸

79岁老人钻研性学,自创“护阳秘笈”走红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退休油料专家赵合句“火”了!武汉晚报11月7日5版刊登了他《每天2次“养梨操”,79岁也“性”福》的养生秘诀后,编辑部接到数百个电话,其中近百位老年人,全是询问如何“养梨”的。据悉,目前已有十多位读者上门取了经,北京一家养老服务公司武汉分公司将报纸复印了几十份发给员工学习。  

11月27日,赵合句接受采访很兴奋,“大家对性保健的接纳和渴求很出乎意料”。 把养梨操当成工间操冬天午睡醒了做最好。很多人问,每天做2次操,时间上有什么特别讲究吗?赵合句说,“养梨操”时间自由灵活,只要方便,随时都可以做。“上午看书,下午写文章,一般坐1个多小时就需要休息,这时候做操,既是放松,也能起到保健作用,一举两得。我是把它当成‘工间操’在做,这样容易坚持”。他建议,冬天不妨把下午的操改到午睡醒了后做。一来搭着被子比较方便,也保暖;二来刚刚休息好,精力充沛,身体更放松。这时候做操,保健效果更好。

  

“男练珠,女练乳”   

很多古代养生书籍中都提到“男练珠,女练乳”,赵合句解释,“男练珠”就是经常按摩睾丸,跟“养梨操”是一回事。男人“养梨”,女人怎么办呢?女人也能练,不过要“练乳,就是经常按摩乳房,不仅能让乳房丰盈有弹性,而且能刺激性激素分泌,保持身体年轻态。“我老伴经常会做,有时我还会帮她做”。  专家点评:“养梨”经验值得推广  

武汉市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戚玉才:“养梨操”是一个很适合中老年人性保健的方法,它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很值得推广。赵合句79岁身体还如此健康,除了他平时注意养生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坚持按摩“梨”。  

睾丸是男性重要的性器官,经常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刺激了雄性激素的分泌,确实有增强性功能的作用。乳房同样也是重要的性器官,多按摩能保持其形态挺拔,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建议:老两口别分床睡——独身老人要找“另一半”   

在赵合句撰写的万字《性学革命》中,除了建议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外,特别提到老人要维护自己的性权利。现在很多人50多岁就分了床,这很不利于感情。赵合句认为,即便没有性生活,睡在一起有肢体的接触和抚摸,对增进感情也很有利。还有很多独身老人,在性方面很压抑,最好能尽快找到“另一半”,追求“性福”。  

注意:无论是按揉睾丸还是乳房,动作都要轻柔,这些部位娇嫩,容易受伤。  

“养梨操”(节选)  

转揉腹:双手搓热,重叠放在气海穴,逆顺时针各揉50次;捻精索:用拇、食指轻捻生殖器根部左右精索各50次;兜睾丸:一手兜睾丸,一手放在小腹阴毛处,双手同时向上兜擦睾丸100次;擦睾丸:双手搓热,一手抓起生殖器和睾丸,另一只手轻擦睾丸50次,再换另一侧做50次;提拉生殖器:用手轻轻提拉生殖器100次;通背:双手半握拳,左手捶右侧肩井穴,同时右手揉左肾俞穴,然后换右手,交替捶揉10-20次。  

“练乳操”(节选)  

左右拍打:用左手拍打右乳,再用右手拍打左乳,各50次;捻乳头:用左手拇指、食指轻捏右乳头,捻转50次,再换右手;左右揉搓:双手搓热后,用左手掌轻揉右乳房,左转50次,右转50次,再换右手;上下摩擦:左手掌上下摩擦右乳50次,再换右手;提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乳头,抖动50次,再换右手。

 

治疗脑萎缩病特效验方 

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赤芍10克,川穹10克,葛根10克,菖蒲10克,益智仁10克, 钩藤15克,天麻10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

其中每付药中的钩藤另包一边,待一付药连续一下熬到第三次时最后五分钟时再放入熬五分钟。因该药药性易飞发,只能熬5分钟左右。

该药方治疗好了很多脑萎缩病患者,最大的80多岁。特别注明:要用该药时,可先请自己当地的中医看下药方,以便安全使用。

 

胃酸烧心简单两片艾叶泡茶喝可神奇治愈  

如果你有胃酸,胃烧心,你可以验证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疗效,用干艾叶两片加开水100毫升泡10分钟后喝,一般喝后20分钟胃烧心胃酸可消失,喝半月可以根治多种胃病。

 

用八角治胃痛有效——三分钟治好胃痛

主治胃寒胀痛处方:大料3—5瓣;用法:捣成面,开水冲服,一次见效,可立即除涨止痛。

大料,有叫八角茴香的,切记,只取3—5个角,不可多服。

 

胃痛胃胀是胃炎,秘方一味治何难    

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炎最常见,不用做胃镜,症状很好辩,多有胃胀痛,不能吃好饭,一朝把病得,胃药吃个遍,就是不好好,心中哪个烦,今送一秘方,一剂可保痊。

处方:辣椒籽100克。

用法;放锅内用微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服5克,1日3次,饭前服。

案例;患者孙晓霞,女,45岁,患胃痛胃胀多年,中西药吃了个遍,疗效甚微,一日从莫报纸上得一秘方,如法炮制,不日病告痊愈,迄今3年未在复发。后又介绍治疗数例,全部治愈。

 

贵州名医石恩骏所撰“愈溃散”系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病之专用方

方药组成:三七100克,白及100克,浙贝100克,乌贼骨100克,煅瓦楞100克,蒲公英150克,延胡索100克,徐长卿100克,甘松30克,甘草50克。共研细末,每日饭前服3克,每日3次,一般服2-3个月。本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所撰,系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类疾病之专用方。

慢性胃炎、胃溃疡类疾病,属中医之“胃脘痛”或“胃痛”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肝、脾、胃有关,多由肝郁气滞,失于条达,横逆犯胃;或郁久化热伤阴;或气滞既久,导致血瘀;或饮食失节,或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然久病不愈,损伤脾阳,则寒自内生,则成虚寒之证。故石恩骏强调,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不能照搬愈溃散,如脾胃阴虚型则宜减去乌贼骨、瓦楞子,酌加白芍、乌梅、生山楂等增酸药,冀与甘草合用以酸甘化阴焉。酸甘化阴法在仲景《伤寒论》中早有记载,芍药甘草汤即是主治腹痛、挛急等证之良剂。白芍苦酸,甘草甘平,两药相合,酸甘化阴。《注解伤寒论》云:“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脾胃虚寒型又宜减去蒲公英,酌加黄芪、良姜等健脾温胃为治,不可不辨。

方中三七,甘温微苦,止血而不留瘀,且能抗炎止痛,一药多用;白及苦甘涩而微寒,质极黏腻,性极收涩,长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护膜;《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浙贝能清热消肿,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合拍,正如《本草正义》所载:“消肿退热,殊有捷效”。此外,浙贝既能制酸,又能增酸,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无论胃酸过多或过少者,均可配伍选用。

乌贼骨、煅瓦楞止血制酸,其中乌贼骨一药,古称乌鲗骨,《本草纲目》云:“乌鲗骨,厥阴血分药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现代实用中药》则直言其为“制酸药”,概而言之,其有止血制酸之功。瓦楞子咸平,煅用有制酸止痛之力,如《山东中草药手册》载:“制酸止痛,治溃疡病”;蒲公英味甘苦、性寒,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石氏则认为其对消化系统炎症作用最佳。此外,本品尚有止痛之功,如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其“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即可佐证。石恩骏有时单以本品3050克,水煎服,连用两周,即可取得良好的抗炎止痛效果。尤其在小儿小肠有热而致便秘时,百药无效,石氏则取其大剂既能清热,又能缓泻之双重作用,配少许甘草(一般为蒲公英100克、生甘草3克),浓煎频服,便秘立除,可谓巧思。

延胡索、徐长卿辛温,均以活血行气止痛为其特长,其中延胡索一药,其含有的延胡索素,有镇痛、镇静、镇吐、催眠等多重作用;甘松一味,最宜注意,其味甘微辛、性温,为脾胃病之要药,乃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之佳品。该品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之长,且因其芳香之气,大可醒脾,正如《本草纲目》所云:“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甘草一味,近代研究证明其流浸膏能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有效。诸药合用,即成抗炎护膜、制酸止痛及止血之良剂。

 

根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人说:“得疾病、遇缘人”。说的是得病之人有缘遇到能治好这个病的人也是一种缘分。

上世纪80年代,我得了胃病,吃药不管用,最后在一次出差的途中病情发作住进了医院,经胃镜透视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2分钢币大的一个溃疡面。于是打吊针、吃药,胃不疼了,认为也就好了,谁知刚出院不长时间病又犯了。经多个医生治疗,但都不能根治,最后,一知名的外科主任医师一口断定:胃溃疡和十二指球部溃疡只有做手术方可根治,其余保守疗法都只能缓解疼痛。由于种种原因手术一直没做,还是吃药保守治疗。哎呀!得上这病,饿了胃疼,吃点东西又胃胀,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慢性病嘛,一边上班一边吃药。  

一天和同事聊起了病痛,一位老同事说他有一个偏方,专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奇效并且能根治。我就到他家求方,他从一个本本里翻出了原方抄给了我。我一看这个方子仅2样西药,6味中草药,心中疑惑:这还能根治名医都看不好的难缠病?老同事看出了我的疑虑,说他也曾得过胃溃疡,就是按这个偏方吃好的,所以一直保存着。并说了吃这个偏方的反应,开始肚子胀,有些发晕,但坚持吃,第5天一切反应都消失了。劝我吃这个方,保证根治。  

人嘛,病到了这种程度,恨病吃药,吃吧!我当时吃这个方子时,是在一个山区县挂职,那里条件比较艰苦,自己用个煤油炉开伙做饭,两样西药吃起来容易,可中药用煤油炉就不好熬了,找不上药罐,就用搪瓷缸子熬,煤油炉火大小无法调,熬药时一沸就溢,瀑出来的药水把火也给济灭了。嗨,就只吃西药吧。嘿!真灵,尽管只吃了2天中药,坚持把西药按方子上定的顿数吃到第5天,果然大见奇效。一切痛胀症状全部消失,胃口大开,于是坚定了信心,坚持按方吃了2个疗程,彻底根除了病根。当时按这个偏方买药花了2.60元钱。嘿!在一些医生认为只有动手术切除掉溃疡部分才能根治的病仅花了几元钱的偏方就治好了,真是偏方治病羞死名医。  

我把这个偏方一直珍藏到现在,凡是遇到确诊为胃溃疡或者十二指球部溃疡的人也就献出此方,根据事后反馈都彻底好了,再没复发。  

善良的老同事无偿地传了我偏方治好了我的病,而他已谢世。为了不使这个偏方失传,能救治更多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他们早日解除病痛,我献出此方,偏方如下:  

西药:痢特灵、维生素B6,每顿各2片,饭后服。第1天4次,第2天3次,第3天4次,第4天3次,第5天2次,第6天1次。停药1天,为一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中药:黄芪5钱,桂枝2钱,干姜3钱,白芍5钱,生草3钱,大枣6枚。共6付,每天1付,每付熬2次,在白天服西药疗程中的早晚空腹服。  

愿有缘见到这个偏方的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球部溃疡的朋友早日解除病困。

注:中药为桂枝汤加黄芪,能补气缓急止痛。

 

简单方法治好胃炎胃溃疡 

如何区分胃炎、胃溃疡:

餐前痛——以胃炎多为常见;餐后痛——以胃溃疡较为多见;半夜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

治疗方法

材料:包心菜(绿色或紫色都可),榨汁机。

方法:用榨汁机榨取包心菜汁。

服用方法:200ml/杯,早晚空腹各1杯(前几次允许加少量蜂蜜,不可加糖)。

服用时间:一般为3-5天,少数人需要7天时间。

喝后胃里会有擦风油精一样的感觉,一直到喝下去没有任何感觉为止,这时胃炎、胃溃疡基本治愈。

后续:好转之后要想保持,需要补充蛋白质,以修复胃壁,避免复发。

此种方法对于一般性的慢性肠炎也有效。

机理:包心菜里含有大量的活性维生素U,维生素U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注:包心菜汁比较难喝,可以在开始时加些蜂蜜。已有很多人试用过这种方法,目前尚无失败的案例。

 

能够快速治愈胃病的秘方   

此药方曾荣获国家医药发明专利,经大量临床验证有效!简单快捷,对于各种胃病皆效!特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假若用于商业用途,敬请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该配方系医药技术领域配方。   

一、配方的来由   

配方由呋喃唑酮和维生素B6组成。最初,我无意中错喝了这两味药,不想竟发生了奇迹,立马止住了胃疼。带着疑惑接连又喝了几天,胃病不适感逐渐减轻,一星期后,十几年的缠手胃病居然完全消失了。接着,许多亲戚朋友试服,同样发生了神话般的效果,使典型的胃病症状:胃疼、烧心、泛酸、呕吐、胃部嘈杂及各种疑难病都得到了缓解和控制,连服了一星期后,诸症消失,再服几天,竟然除根。   

二、配方的药理检索  

向多名医生咨询:呋喃唑酮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是肠炎和菌痢的杀手,之所以能根治胃病,说明对幽门螺旋杆菌(胃菌)也有抑制和灭杀作用;维生素B6在生理代谢中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作为转氨酶和氨基酸脱脱羧酶的辅酶,能促进氨基酸氨基转移作用,同时参与生理代谢中的合成催化过程,这样,两药合二为一后,所产生的奇迹,说明是维生素B6特殊合成作用的催化功能的结果。                       

                                                        

三、配方所具备的优点  

1、配方是医疗界中广泛应用的两种西药——呋喃唑酮和维生素B6,合二为一后,具有相辅相成安全可靠的特点,不论何种胃病都能药到病除。  

2、该配方很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服药期间患者尿黄甚至腹泻均属正常现象,停药后症状自动消失。  

3、呋喃唑酮和维生素B6是大路药物不是紧俏药剂,配方简便,原料易购,价格低廉,不仅能让胃病患者少花钱治大病,就是批量生产也成本低收益高。   

四、配方的主治与功能  

配方对急慢性肠胃炎、胃窦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它顽固性胃病均有特效。   

五、配方申请专利的动机  

配方是医疗界中广泛应用的两种西药,一种是肠炎菌痢药,一种是维生素类辅助药,两种药,两种概念,两种性能。发明之前,医生不会给胃病患者使用肠炎药及维生素B6,患者本身也不可能轻易接受无根据的治疗,合二为一所产生的奇迹,实属偶然发现,经过数十位胃病患者临床试服,证明了配方的安全可靠和使用价值。因此,如果加以推广应用,使广大胃病患者花很少的钱治很大的病,无疑是胃病患者莫大的福音。同时,通过该配方的发明,也揭示了一些药物合成的原理变化,对我们进一步探索药物的内涵,扩大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六、配方的用法及用量  

经过胃病患者临床试服,一般患者一个疗程即可痊愈,不再复发,个别患者加服一个疗程即可除根,不再复发。一个疗程中,按现行片剂服用,头两天和后两天日服三次,每次各服两片为宜,中间三天,日服三次,每次各服三片为宜,见下表:

 

只需3种药材,百分之百治好各种胃病的药方

公开此方系友人家祖传秘方,本人深受胃病之苦多年,偶然受益此方胃病痊愈!近十年来让身边有各种严重胃病的亲朋好友吃过后,都百分之百治愈,目前仅在受益者范围内传播。  

紫河车、西洋参、田七(三七)按3∶1∶1之比例配好,研磨成粉。早晨饭前空腹1次,晚上睡前1次,1天2次,每次半汤匙(或在药店用糖衣包好)。配中药约50-90元內为1疗程。依据10年来情况总结:快则2-3天慢则2周内见明显疗效,一般2疗程内治愈者居80%,3疗程痊愈。此药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

 

胃痛胃胀是胃炎,秘方一味治何难 

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炎最常见,不用做胃镜,症状很好辩,多有胃胀痛,不能吃好饭,一朝把病得,胃药吃个遍,就是不好好,心中那个烦,今送一秘方,一剂可保痊。    

处方;辣椒籽100克。    

用法;放锅内用微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服5克,1日3次,饭前服。    

案例:患者孙晓霞,女,45岁,患胃痛胃胀多年,中西药吃了个遍,疗效甚微,一日从莫报纸上得一秘方,如法炮制,不日病告痊愈,迄今3年未复发。后又介绍治疗数例,全部治愈。              

 

金方——治疗结肠炎

组方:干姜100克,白术200克,干枣250克。

用法:将此3味药粉碎,早晚各1勺,大约是20-30天就见效。

注解:此药方主要对症大便不成型者,疗效奇佳,100%有效。

 

北京市中医局发布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

推荐中药代茶饮处方   

处方1:芦根10g,连翘3g。   

功能:清热解毒。

适应人群:儿童(3-12岁)。

泡服方法:每日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   

处方2: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参5g。

功能:清热化湿,养阴生津。

适应人群:成人。

泡服方法:每日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高龄体弱,慢性病气虚人群可加用玉屏风散)。

 

退烧神药——车前草

就是田间地头的车前草。用法是鲜草每次5-8棵,干品中药房有售每次取20克,小孩子酌减,煮水喝。一般第一次喝完后烧就大退,然后2个小时再喝一次,最严重的3次退烧。效果确实非常好,没有副作用。

 

速治青春痘的绝招,立竿见影

青春痘为不少青春期的爱美的朋友们不少的烦恼,采用放血疗法固然有效,若不愿放血的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绝招献出,此方系一位民间老中医密传我的,试用过多人,确有奇效,一般今日服次日即见效,多两至三日也见效,先是痘疮变蔫、变小,然后消失,多服一段时间甚至连皮肤残留的暗疮痕迹也消失了,皮肤变白细嫩,不信吧?

组方:川贝母粉3-6克 纯真蜂蜜一匙勺。

服法:上二味共调水服,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 快速见效去痘,美白皮肤 。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http://hi.baidu.com/zzllxx5168/home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662837.html

上一篇:盆腔积液;根治猴子;乌鸡白凤丸;满医偏方;清理血管;宫廷秘方
下一篇:滑膜炎;疏通血管;牙龈萎缩;阳痿泄;囊肿;胸胁痛;心梗;晕车
收藏 IP: 175.166.6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