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安全问题迟迟解决不了,一是因为我们过于侧重技术导入,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伤害;二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处于漫无组织的生产状态。”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跃高在该校举行的一次有机农业发展交流会上如是表示。
考察过很多有机农场,胡跃高惊异地发现,有些发展非常完美,超出想象,也激发了他新的认识:“农业发展的观念模式、技术体系需要更新。”
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肿瘤、癌症等恶性病的发病率升高,农民是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过量使用的第一受害者。在调查中胡跃高体会到,很多农民对有机农业发展也是渴求的。
“药食同源,有机食材有益于身体健康,很多中国朋友现在都在说需要有机产品,而十年前,很多人对此还不明白。” 来自比利时,被称为“中欧有机农业交流使者”的于平说。
而来自法国的莫利斯透露,在欧洲,有很多妈妈在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衣物时, 也更愿意选择有机产品。
胡跃高判断,有机农业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有机农业正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农业发展潮流。
欧洲有机农业一瞥
肥沃健康的土壤会有泥土的芬芳,与施用化学药品的土壤不一样。在展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莫利斯手捧自己农场泥土的沉醉表情。他到各地考察农场,首先会看看泥土怎么样,使用过除草剂的泥土马上会被他划入不好之列。
莫利斯的农场位于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相邻的德国和瑞士是欧洲较早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及有机种植相对比较多的地方。
作为国际有机农业大使、国际有机农业认证成员,莫利斯从1991年开始,去过40多个国家走过600多个有机农场。5年后的1996年他开始做自己的有机农场。
莫利斯联合一些有机农场举行的有机农业博览会也已持续十多年,通过这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他试图影响更多消费者和生产者,如今联合参加博览会的有机农场已达260家。在博览会举行的第二年,莫利斯就邀请到当时法国农业部部长前来参加开幕式。“负责农业的官员了解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影响国家未来的农业政策。”
从整个欧洲来看,如今有机市场规模在持续增加,据2015年数据,欧洲有机种植面积达到127万公顷,消费额近300亿欧元。
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很多东西需要引进,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北京六合神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安妮感慨,她被称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先行者,曾数次前往欧洲参加有机农业的国际交流活动。
比如,一位英国的茶艺师,有600多个配方,可以配出各种花茶和果茶,花样很多包装很漂亮,但中国的茶叶从包装、制作和宣传方面都相对粗糙和不足,差距很大。
以前总认为中国传统农业做得好,有五千年历史,但现在朱安妮认识到,欧洲的一些有机农场精耕细作程度已胜于中国。比较而言,当下中国有机农业实践中,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特别是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保证产量的技术路线,比欧洲主张以休耕为主的有机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一定优势,也更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但欧美发展有机农业有他们的难处。胡跃高表示,毕竟那里是常规农业、现代农业的发源地,有机农业的发展面对着更大的阻力。
同时,有机农业在中国也正面对日趋增长的需求,各种相关培训班日趋火热,相关协会越来越多,大学主办的有机农业相关研究机构也在不断增加。
真正健康之路
“罗汉果一定要做到有机种植,这是中国的特色保健品,如果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农业的方式种植,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保健作用?” 一家在做罗汉果相关产品的公司负责人在参加朱安妮讲授的有机种植方面课程时,朱安妮如是对他说。
在没有做有机生产之前,该公司年营业额有一百多万元,三年后该公司拿到有机认证,公司年营业额达到上千万元,而在去年,该公司营业额已达到上亿元。
胡跃高和同事王小芬在指导研究生针对不同作物进行微生物肥料技术替代化肥比较研究,同时也在进行合作社有机生产方式的探索。通过几年的摸索他们感到,合作社很可能是中国走通有机农业的一条便捷道路。选择有机农业是实践的结果,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胡跃高研究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目标方向已经明确,有机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道路。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真正和谐之路、健康之路与自信之路。
信息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6545.shtm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