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信 中科院亚热带所

博文

直面过劳死-我还不想早死,各位多多保重!

已有 4376 次阅读 2013-8-23 17:13 |个人分类:情感心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不想早死, 各位多多保重!

     在科研教学领域的千万人马组成的大军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努力下,我国的科研事业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繁华的背后,有着令人心酸的压力和痛苦。其中长期的工作压力使得‘过劳死’现象很是普遍,让人悲痛叹息不已,可谓说在革命的道路上前仆后继。

     在前几天看到网上如下一则讣告,中科院的姚军博士英年早逝。我不了解姚军博士,不能很肯定的说他是完全因为全身心投入科研而患病。不知道还有多少科研人员就倒在自己心爱的科研上,可能包括科学网的博主和关注者吧。

     前几年出现的年轻教师过劳死现象,2005年,《新京报》的一篇“4天内清华大学两位年轻教师相继去世”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给人警钟但是短鸣。我身边的同行科研人员中年轻人去世的消息也有多个。今年初,南京年轻教师陈青,元旦1日加班,2日又加班,途中因感觉浑身无力,爬不动楼梯,才去医院检查,结果竟是肝癌晚期,7日去世。生前,又做班主任、又做宝马培训师、又考研……最多一天上8节课。学校去年曾组织体检,他因出差没参加,事后也没有补查,没及时发现病情。记得之前北邮校长方滨兴因为查出患病而退出校长一职。据人民网2005年报道:‘在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去世的135名专家和教授,平均年龄仅为53.3岁。’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2年媒体与知名企业联合进行的一项名为“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统计显示,巨 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据光明网报道,一个随机对100名分属于20个行业的“80后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人“经常加班”,10%的人“偶尔加班”;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过20个小时的多达65%。而调查对象中有逾七成人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的状态,只有17.0%的人明确地表示自己现在没有“过劳”问题。

      活得很累,即使挣了再多的钱也感受不到幸福。再次,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太多,越劳动越挣不到钱,越挣不到钱越要劳动,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人说,80后是最惨的一代;网友调侃其“奔三、没房、没车、没钱、没经验、没身份、没背景……前面是实力强大又赶上国家发展好时候的70后,后面是年轻、父母混得不错的90后。”挤在中间的80后们,总是感到生不逢时,还一不小心赶上了房价房租高涨的10年。少数人依靠父母的帮助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而大部分则还在纠结中奋斗着,悔不该晚生10年。“房子,孩子的教育,经费,职称,真的会把人压得喘不上气来。”清华工程物理系一位教师说。

       我在欧洲觉得他们人民很幸福,度假生活值得羡慕。即使打扫街道的也很多是青壮年的男的,他们生活有保障。这边幼儿园的也有不少年轻的男士,看他们带小孩子的样子,洋溢着幸福感和成就感。不过看到有清华毕业生应聘清洁工、中科院博士做中学教师、大学生研究生去竞争公务员,是否也体现了一种生活制度的保障?特别是他们休假制度让人羡慕。

      我们必须直面过劳死的现象,我还不想早死,也请各位多多保重身体!

     继续幻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86-719170.html

上一篇:你有自豪感和主人翁的感觉吗?
下一篇:大家对‘美国探险家在中国重庆发现巨大洞穴’有什么看法?
收藏 IP: 82.225.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