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我所知,很多研究生往往希望做应用研究,认为应用研究更具有经济效益,获取成果的周期短。而基础研究则相对周期长,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的确,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而应用研究的特定应用目的不外乎二类:或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应用研究虽然也是为了获得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种新知识是在开辟新的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应用具有直接影响。基础研究获取的知识必须经过应用研究才能发展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到底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开始搞科研的人估计大部分都会有这个疑问。有希望做“基础研究”的,也希望有做“应用研究”的,二者究竟谁更重要?倾向于“搞基础”的人常常会认为基础研究需要水平高,能发表几篇论文;而倾向于“搞应用”的则认为,你们的这些论文有什么用,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纯粹是可有可无;而且有些基础研究的结论,与实际相反,比如,添加剂在传统营养研究中没有作用,而分子营养则可能有。
我认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研究的突破,应用研究很难得到长足的进展,但是没有应用研究的需求,基础研究的方向也难于把握。正如巴西圣保罗大学数理科学教授所说的:“科学研究的动力不仅来自对于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更来自于一个研究领域比别的研究领域更受重视和回报更好的观念的驱动”。可以说,没有数理化的基础理论的突破,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工业化、现代化,包括信息化!
事实上,基础研究与应用目标在本质上并不是不可兼容的。如热力学这门学科起源于企图从数学上判定蒸汽机能作出多大的功这样一个有强烈应用色彩的研究目标。再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关于甜菜汁酿酒问题的研究,就其有明确的应用目的而言,是典型的应用研究,它成功地促进了发酵技术,但同时这一研究也是杰出的基础研究,它大大地拓展了人们对生物世界的理解,使巴斯德不仅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者,而且在细菌致病学说和免疫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还有动力学等等。
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与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类,基础研究应该尽快向应用研究渗透,现在的科学研究要以实现为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特别是在这个经济为最的情况下,现在的科学家也要两手抓了,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经济,这就要求科学家既要懂科研、懂原理,又要懂市场、懂推广,看人家柳传志等人做的多好!
但是如果科研也成了经济的侍者,这样可能牺牲了基础研究。这样如果有更好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在短时间内是可以的;长期来说比较危险,因为自主创新不是口号提出来的,是需要长期的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拿来主义往往是行不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